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9期(总第283期)->代表与履职->智慧社区建设需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智慧社区建设需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曹宝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随着网络触角不断延伸,互联终端渗透生活各个领域,信息社会正在到来,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势在必行。

  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统筹规划,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综合智能服务平台短缺,应用尚未形成规模;三是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较少且使用不便;四是现有物业管理服务层次达不到智慧社区的需要,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

  建设智慧社区是持续的长期的过程,需要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制度保驾护航。为此建议:

  1.政府要关注支持智慧社区建设。地方政府要把智慧社区建设列为专项给予支持,聚集智慧社区建设产业力量,推进智慧社区形成产业链。

  2.政府要扶植智慧社区从业企业。鼓励和支持智慧社区企业技术创新,辅导和支持企业的科研转化,筛选一批优秀智慧社区科技企业,帮助开发推广科研产品,强化政府资源、社会资源、金融资源、财税资源支持,形成强大合力。

  3.公共资源要向智慧社区建设倾斜。支持小区公立学校设立、宽松社区就读学生户籍与生源审批,支持公立医院或优质医院开设在大型社区附近,开辟社区医疗平台和窗口与社区医疗数据对接,支持政府医保系统、银行系统在社区形成数据对接和交互,支持公共交通资源向社区对接。通过统一、高速、便捷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将政府、企业、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社区居民联系在一起,整合社区内各种信息资源、服务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大幅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社区消费、社区金融、智能家居、智能停车、远程医疗等多样化服务,如扫掌纹就能开家门,在线预约医疗服务,PAD下单饭菜送到家,老人跌倒地面安全传感器立即通知亲属和社区医护人员,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公共服务形态,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4.城建干部要成为“行家里手”。智慧社区建设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对党政机关是一项崭新课题。领导干部要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技术,熟悉相关应用,努力成为“行家里手”;要站在全局高度组织或谋划工作,综合协调、排除障碍、打通环节,为智慧政府建设创造好的环境条件;善于发挥智慧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功能作用,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本文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栏目责编: 薛兰英
投稿邮箱: xue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