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22期(总第286期)->法治锐评->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不能简单设置淘汰率
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不能简单设置淘汰率
 
◎谢晓刚

  华中科技大学18人因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连日来引发广泛关注。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华中科大此举给予肯定,并表示:“适度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10月18日《武汉晚报》)

  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吴岩所说:“本科生质量不行,研究生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大部分本科生是要就业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劳动者的素质,事关国家建设的人才质量需求。”各大高校着手整治学风严把“出口”,体现了高校从严治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决心。

  “严进严出”实则是世界高校通用版本,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我国当下高校一个突出的现象却是,相当部分的学生都抱着“一朝梦圆,四年懈怠”的姿态,浪费青春。而高校因为担心毕业率、就业率等指标影响学校招生和发展,往往通过考前划重点、开卷考试,甚至一些高校还实行“清考”制度,统一安排一次对未及格学生的补考,只要“清考”能过,毕业证、学位证照拿。

  这种境况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质量可想而知。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同时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管一纸公文能否改变什么,却为当下浑噩的高校培育机制敲响了警钟。至少,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开始重视起来了,这本身就是件好事。

  “严进严出”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是一种人才培育意识的觉醒。可这种觉醒应该是充满理智的,而不能头脑发热,强制、简单地设置淘汰率,毕竟淘汰率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谨慎掌握,综合施策,否则就会让这种机制有失公平,其负面效应可能影响正面初衷。

  众所周知,能进入高校就读,本身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种胜利,而从教育规律本身、高等教育所要体现的含金量来说,大学学习无疑需要学生付出相当精力。出现当下这种混文凭、混日子现象,实则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悲哀。

  因此,加快推进招生和培养制度的深层次改革,改变现有的高校培育机制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应尽快建立一种科学的配套制度,而不是采取“一棍子打死”的粗暴做法,要有一种更加灵活的转学、分流体系,如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专业性强的学科不行就转相对容易点的公共学科,还可借鉴国外高校学分互认、课程共享等方式,真正让优胜劣汰成为激励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源动力。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