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开始试运行门禁系统,包括学校师生在内,进入南大鼓楼校区北园,必须要刷校园卡或者登记。校门口,学校公示了一则《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行人门禁管理办法》及相关通告,告知行人门禁系统将实行分时段管理,师生员工校园卡信息均已录入行人门禁系统。这一措施在高校虽然并非首创,但依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0月10日《扬子晚报》)
对于“高校大门应否敞开”的话题,向来不乏见仁见智的争议。此次南大鼓楼校区设立“门禁”系统,无疑再次引发旧话重提。由当地官方微博发起的投票活动显示,有47.2%的网友选择“支持”,而有52.8%的网友表示“反对”。相差仅5个百分点的投票结果,显示出“赞成”与“反对”声音几乎旗鼓相当。这实际上也折射出“高校大门应否敞开”争议的本来面目,大学设“门禁”不能等同于“闭门锁校”。
剖析争议双方的观点支撑,其各执一词的缘由不无几分道理:支持者是出于对高校“安全”与“安宁”的环境考量;而反对者则是从高校作为公共资源属性的“开放”与“共享”角度出发。也难怪,高等学府如同各地的中小学校一样,都同属向青少年传播知识、解疑释惑的国家教育机构,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她需要一个安全保证和安宁秩序的教学教育环境。毫无约束、出入无忌的过度“开放”,无疑会对高校师生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堪其扰的负面影响。设立“门禁”系统,有利于为师生员工创造出安宁有序的校园范围,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不过,从另外的角度考量,高等学府也确实拥有一般中小学校无法比拟的教育与科研设备。比如门类齐全、存量丰富的图书馆,宽敞明亮、功能完善的体育场等。这些资源当属全民共享的社会公共财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它们的作用,既是高等学府的责任担当,也是当下社会信息共享的大势所趋。更何况,南大鼓楼校区原本就有诸多文物保护单位。一味闭门锁校地“排外”,势必造成无谓的浪费。过半网友反对“门禁”,一定程度上表达出民众的诉求与愿望。
事实上,大学设“门禁”不是简单的是非题,“高校大门应否敞开”并非“二选一”的非此即彼关系。高校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在保障安全与资源共享的矛盾冲突中,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找到平衡点,开出兼顾方,寻求最大公约数。做到既向社会开放,又不放任不管,更非简单化地因噎废食、“关门谢客”。值得关注的是,面对争议,南大校方已表示出不搞“一刀切”、实行分时段管理的人性化与灵活性。人们期待这种积极表态能够化作接地气的科学管理现实。
高校大门敞开是一种开明的姿态和胸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来客务必要自重、自爱、自律,遵守规章制度,爱护高校资源,对得起高校信任,展现出文明素养。只有让高校管理与民众共享相向而行、诚信友善,才会有高校大门的越开越大、越开越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