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22期(总第286期)->人大建设->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乐亭县人大常委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河北省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意见要求,2015年,乐亭县人大常委会开启“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试点工作,2017年以来全面推开运营,2018年规范管理提升运行。目前,乐亭县共建有“人大代表之家”1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56个。通过近年来的运行实践看,“人大代表之家(站)”在促进代表履职和作用发挥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人大代表之家(站)”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试点先行。2015年,乐亭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明确了“人大代表之家”的相关制度、管理措施和活动内容。同时,选择了条件较好的乐亭镇、毛庄镇等5个乡镇作为试点建立“人大代表之家”,每月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分批到乡镇“人大代表之家”上站,各位人大代表依托“家”开展学习、接待、视察、议政等活动。

  二是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的实效,结合“双联”活动开展,2016年,乐亭县人大常委会实行了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同时,在全县其他乡镇全面推开了“人大代表之家”建设。2017年以来,全面落实省、市人大相关会议精神,规范“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同时在农村、社区、企业成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由此“人大代表之家(站)”成为了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联系选民、接受监督的重要载体。

  三是强化基础。乐亭县人大常委会把2017年作为“人大代表之家(站)”基础规范年,实施了“三项推进”“三个统一”建“家”育“站”。“三项推进”即以县委《关于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推进;以召开全县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参加的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及“人大代表之家(站)”建设会议推进;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包联乡镇一线督导推进。“三个统一”,即统一为“家(站)”制作标牌;统一购买400多册图书资料,制作记录本、规章制度的格式模版;统一为每个乡镇街道提供经费支持,共30万元。各“人大代表之家(站)”都按照要求,做到了建“家”育“站”设施达到“九有”标准,确立了办公场地、健全了规章制度、完善了相关档案、实现了有效运行。

  四是提升质量。乐亭县人大常委会把2018年确定为“人大代表之家(站)”规范运行年,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网络等资源,实施了“人大代表之家(站)”与乡村综合服务中心融合建设。第一,将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与乡镇综合服务中心融合建设。在保障健全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功能的原则下,结合实际,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场地等资源与本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等场地、电子设施等资源实施整合共享。在乡镇(街道)的综合服务中心或综治中心或群众工作室等设置代表窗口和人大代表坐班席位;人大代表窗口席位可与所处场所的电子设施网络等共享共用;在人大代表窗口席位相近场所展示人大代表坐班安排和坐班要求等内容。第二,农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融合建设。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场地与所在村综合服务中心场地整合使用。原则上把“人大代表联络站”与所在村的综合服务中心共用一个场地,有的村综合服务中心与农村淘宝等电商相融。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与本村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配备的电子设备、网络平台、视频设施等共享。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网络视频服务,增加“人大代表联络站”相关内容,实现人大代表坐班、群众反映意见建议、咨询通过网络直接与有关部门对接。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与本村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共同管理。建设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安排坐班。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坐班人大代表自觉与本村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对接,运用便民服务政务软件——“乐亭民声”系统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做好群众诉求需求事项的上传和答复等工作。

  二、“人大代表之家(站)”建设的主要成效

  “人大代表之家”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是新形势下以民主促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实践、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有力举措,“人大代表之家”在乐亭县的实践结出了丰硕成果。

  一是“人大代表之家(站)”成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连心桥”。“人大代表之家”通过开展“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促发展”,深化了“双联”活动向纵深挺进,有力推进了人大代表与选民、人大代表与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人大代表成为选民的“贴心人”,选民逐渐形成了“有事找代表”“有意见去家(站)”的习惯。“人大代表之家(站)”成为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服务人民、助推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了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真心帮助群众的平台。汀流河派出所人大代表联络站,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和谐警民关系为主线,相继开展了爱民“一加一”、走访人大代表和群众、与群众联心、与镇政府联动以及俯身开展“民生服务”、矛盾纠纷排查、社区警务延伸服务等多项活动,通过民警真诚的群众工作,去年以来,查破刑事案件17起,查处、调解治安案件60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23人,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辖区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稳定。姜各庄镇人大依托“人大代表之家”深入开展了“精准扶贫,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进村入户调查活动,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开展帮扶。今年已组织63名人大代表为132户贫困户开展送温暖、送春耕物资活动2次。唐山市人大代表贾慧玲联系了姜各庄镇圈里村贫困户赵利国,不仅为其送米、面、油等慰问品,还送去500元慰问金。今年6月28日,又积极协调赵利国到县中医院就医。大相各庄乡人大代表石志刚积极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和就医难题。今年以来,全县700多名人大代表都与贫困对象结成了帮扶对子,已帮扶资金87900元,帮扶项目5个,慈善捐款52000元。

  二是“人大代表之家(站)”成了人大代表为选民解决问题的“爱心屋”。利用“人大代表之家(站)”平台,反映民声民意,反馈意见建议,疏通了群众心理情绪,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乐亭镇依靠“人大代表之家”,发挥农村干部代表优势,把有威望的农村干部代表集中起来,建成了农村矛盾调处中心,让农村干部解决农民问题,降低了信访量。大相各庄乡在农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起了“代表说事室”,让人大代表对农村琐事“评理儿”,受到了群众好评。毛庄镇“人大代表之家”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向县人大常委会反馈,先后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师资分配、加强青乐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滦河周边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16条建议,其中在毛会路安装红绿灯等6条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作为重点督办事项,所有意见建议均得到了有效落实。汀流河镇群众在该镇“人大代表之家”提出的馒首村铁路地道桥涵洞积水问题,是个连续两年被群众反映的老问题。以往主要是通过雨后人工淘水方式缓解。今年,汀流河镇“人大代表之家”协调唐港铁路公司,安装了自动排水泵,维修了涵洞路面,群众反映良好。今年以来,依托“人大代表之家”,省、市、县人大代表共走访选民327人次,征求意见50条,形成建议意见12条,解决实际问题27件。

  三是“人大代表之家(站)”成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大舞台”。“人大代表之家”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闫各庄镇依托“人大代表之家”组织县、镇人大代表,深入到镇法庭,监督检查法庭服务三农工作,并参加民诉案件的庭审。庭审结束后举行了座谈会,县法院和法庭领导围绕“法庭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主动征求了代表意见建议。大相各庄乡“人大代表之家”和县法院联合开展了“让人大代表参与庭审旁听”活动。古河乡“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了代表视察农村环境卫生活动,中卜“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了执法检查和站所评议。乐安街道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开展了社区物业和管理执法检查活动,形成了社区治理意见建议提交县政府。群众认为,现在的人大代表“见得到”“叫得动”,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能“抓得实”“办得好”,对政府的监督是“抓得实”“抓得深”。

  三、“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体会思考

  建设“人大代表之家”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人大代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阵地,是代表工作的基础。

  一是“人大代表之家”提供了人大代表履职常态化的桥梁平台。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履职、怎么履职、履什么职。“人大代表之家(站)”运行给出了答案。“人大代表之家”坚持筑牢人大代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把服务选民群众作为活动原则,制定了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之家(站)”坐班履职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接待群众体系机制。人大代表成为民情民意的采集人、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群众诉求的代言人,人大代表通过有序的民意渠道向有关政府机关反馈并督促落实。通过“人大代表之家”平台,可以开展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和各项监督活动,有效保证了人大监督作用的落实。与此同时,人大代表在“家(站)”坐班,履职的同时又充当了监督员作用,监督机关工作作风。

  二是“人大代表之家”搭建了人大代表关注民生实效化的联络途径。人大代表如何服务群众、怎么服务群众,这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人大代表服务群众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关注民生,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难题,化解点点滴滴的邻里矛盾和纠纷。“人大代表之家”给选民提供了反映问题的场所和地方,让选民有时间有场所反映民意。“人大代表之家”成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积极有效联络途径。人大代表利用“人大代表之家”,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意见和建议,积极为选民化解矛盾、解决难题。

  三是“人大代表之家”构建了人大代表执法监督规范化的有效载体。人大代表如何监督、怎么监督,如何有效的实施“全链条”监督,如何规范监督行为,在“人大代表之家”得到了很好诠释。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坚持一年两次组织人大代表,对开展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检查等活动,年终对镇直单位开展代表评议活动,听取被评议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现场质询,民主测评,针对问题向被评议单位发出整改意见书。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县检察院开展的涉农执法、县法院开展的审判公开执法和县公安局开展的交警路边执法等执法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结合“人大代表之家”建立的人大立法联系点,积极为市以上人大提供立法意见建议,使人大立法更接地气。在此基础上,“人大代表之家”监督机关工作作风的同时,又通过“家(站)”向群众述职等方式接受了群众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四是“人大代表之家”开创了人大代表服务群众新型化的崭新渠道。通过整合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将“人大代表之家”接待群众窗口植入到“平台”之中,融入到便民服务体系之中,让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困难、诉求都能统一“打包求助”,不出乡村就能得到解答、解决或帮助办理;让代表和群众对政府的意见、建议随时都能通过“人大代表平台窗口”向政府“反馈”,打造了全方位为民服务新通道,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了一条“人大代表之家”发挥作用的新渠道。

栏目责编: 胡丽敏
投稿邮箱: hlm@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