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3期(总第267期)->红叶->把“崔护”的故事讲完整
把“崔护”的故事讲完整
 
◎易水寒

  “崔护”,既是一个人名,又是一篇唐人小说的名字。

  小说写的是唐代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博陵(今定州)人崔护及进士第后,春风得意,寻春独游,在长安城南见一乡村居舍,因口渴叩门求饮,一年轻女子拨开门栓盛水给他喝,女子遂独自靠着小桃树的斜枝,长时间站在那里,含情脉脉地望着崔护。崔护用言语挑逗她,她也不搭腔。只是双方的目光注视了好长时间。

  崔护走时,女子送至门口,好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似的回去了。后崔护亦依依不舍地返回居所。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忽然又想起了这位女子,感情强烈地似乎有点控制不住了,于是径往寻之。只见门院如故,只是外面的门上了锁。崔护没办法,于是在左扇门上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般人都认为,“崔护”的故事到此就讲完了。其实不然。查《太平广记》二百七十四卷故事的出处,后面还有一段文字,大意是:崔护题诗后的数日,又到长安城南寻这位女子,接近居舍时,就听见屋内有哭声,崔护把门叫开后,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伯接待了他。当问清楚他就是崔护时,老伯说道:自从去年我女儿见到你后,常常“恍惚若有所失”,特别是前几天见到大门上你题写的诗后就突然病倒了,以至不吃不喝,数日而死。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全靠她来养我老呢,今不幸而亡,这可是你害死的呀!老伯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了一番。崔护亦悲痛万分,要求入屋哭之。只见他所思念的女子面容如常,静静地躺在床上。崔护把女子的头抬起来并伏在她的腿上边哭边说道:“崔护在此!崔护在此!”说着说着女子竟睁开了眼睛。老伯见女儿睁开了眼睛,大喜,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

  这一段文字无疑是编撰的,你把它归为封建糟粕也无不可。因为人死哪有复生的道理。可问题在于,为什么会这样写?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一下,人们也许就会感到这看似“糟粕”的背后却更有深意:

  一﹑国人崇尚圆满。“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自古而今都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中国人善良的人性中不希望崔护为爱而遗憾一辈子,也不希望那位农家姑娘因爱而死,他们希望这对爱恋着的男女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二﹑这是一个没有自由婚姻的悲剧。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说“爱”是一种禁忌,是一种“不正经”。如此的“封建礼教”强迫着无数爱恋着的青年男女只能把爱埋藏在心底,有爱羞于启口,至多也只能是含情脉脉地望上对方几眼。这难道不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那位农家姑娘因爱而死,这难道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三﹑真正的爱不是物质,不是金钱,更不是那些五花八门的彩礼,而是“爱之所在,心之所在”。爱在人们心灵中,这才是对爱最好的诠释。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