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8期(总第272期)->红叶->对“一个不理解”的理解
对“一个不理解”的理解
 
◎关玉生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连敌人都难以理解的业绩。比如,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蒋介石飞抵陕北督战之时,曾专门去了一趟延安的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曾经住过的窑洞,面对毛泽东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办公,他不理解,怀着种种的疑问当天就离开了延安,从此再没去过延安。比如,淮海战役时,跑到解放军阵地的许许多多的国民党士兵,经过阵前教育,调转枪口就打国民党,而且其英勇作战的劲头让人根本看不出他几个小时前还是一名国民党兵。对此,许多国民党的将领都不理解,说:“昨天还与解放军打得你死我活,怎么过去几个小时,就喊着‘缴枪不杀’冲过来了呢?”

  许许多多的“不理解”,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同于其他政党的革命实践,也叙说着共产党人别样的精神品格和情怀。

  1947年3月19日,毛泽东同志撤离延安,开始了艰苦的转战生涯。到1948年3月23日离开陕北,他一共在陕北转战一年零五天。在这一年零五天中,天上有国民党飞机的侦察,地上有胡宗南军队的围堵,同时还有国民党秘密派出的特务跟踪,但无论敌情多么复杂,毛泽东都能坦然应对,经常是今天走这个沟,明天又走那个沟,今天住在这个老乡家,明天又住在那个老乡家,但进无论走到哪里,他都 非常安全。

  陕北的集市别具一格,最为不同的是搭台唱戏,因此一到集日,人山人海。毛泽东转战途中,有时就碰到这种集市。1947年8月的一天,毛泽东一行到达了陕北佳县西南的大镇乌龙铺,这日恰逢集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买卖红火,不远处的戏台上还演着戏,好不热闹。警卫人员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建议避开集市走,毛泽东不同意,说:“我走过草地,爬过雪山,就是没到陕北的集市上去过。”坚持要走集市。热闹的集市上突然来了队伍,大家都很惊奇,纷纷仰头张望。佳县因为是老区,这里的老乡有许多人到延安做过民工,不知是哪位曾在延安做过民工的过去见过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毛主席,连喊了两声“毛主席!毛主席!”他一喊不要紧,做买卖的收起了秤杆,背起了褡裢,提起了箩筐,演戏、看戏的停止了演戏、看戏,一起朝毛主席涌来,毛主席及其队伍完全被卷入人流。警卫参谋们了为毛主席的安全,只好围了一个圈。毛主席见此时正是宣传群众的好机会,于是就让身边的同志放大声音告诉群众:胡宗南的队伍离这里还有不到30里,请大家赶快回去,一则避开危险,二则回去抓紧坚壁清野,把粮食全藏起来。恰在这时,佳县县委的领导及区、乡干部全赶到了这里,分别教育群众赶快撤离,并做好保密工作,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战争年代的陕北人民是最守纪律的,大家听到后纷纷离开。

  毛泽东因为是路过乌龙铺,他告别了佳县的各级干部,又继续向东走去。

  以后证明,毛主席走后不久,胡宗南的爱将刘戡的队伍就追了上来,他在乌龙铺到处抓人打听毛泽东的去向,而赶集的群众有这么多人都见过毛主席,但没有一位百姓向刘戡提供毛主席来去的消息。对此,蒋介石不理解,胡宗南不理解,刘戡更是难以理解。

  对这样一个“不理解”怎么理解呢?我看,我们还是用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的事实来讲话。

  其一,1947年,国民党进攻延安,兵力是20万,而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我西北野战军兵力只有2万,比例是10;1,而且在装备上存在巨大差距。党中央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一再要他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华北比较安全的地方去。毛泽东坚决不同意,说:“长征后,我们党像小孩子生了一场大病,是陕北的小米和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离开他们?陕北的问题不解决 (指粉碎胡宗南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我决不过黄河。”毛泽东说到做到。

  其二,1947年农历的八月十五至十六日,陕北佳县的神泉堡连着刮了两天两夜的西北风,夜里气温骤然降到零度之下,漫山遍野的秋庄稼全被冻黑,大清晨就来到田里的毛泽东正巧碰到乡治保委员刘青山。刘青山拿着冻坏的庄稼给毛泽东看,毛泽东问刘青山还有哪些补救措施,刘青山答:“只能扩种冬麦。可有些户的麦种全让胡宗南的部队给抢光了。”毛泽东听完刘青山的话安慰他一番就回到了自己的窑院,然后和周恩来等商议决定:一是全体出动,帮助老乡抢收抢种;二是把口粮中的小麦全节省下来,为老乡做种子用。机关和部队一致响应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号召,帮老乡到田里割糜谷、收高粱、刨洋芋,同时从口粮中节省下来三斗九升小麦,分给了12户缺少麦种的贫穷农民,使他们及时补种上了冬麦。

  其三,在艰难转战的日子里,部队吃什么,毛泽东吃什么,从不搞一点特殊。部队吃“钱钱饭”(一种用米糠、秕谷和瓜果和在一起,再抓上几把如榆钱的黑豆片片熬成的糠菜糊糊),毛泽东也吃“钱钱饭”。一次,毛泽东吃“钱钱饭”的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当地的县委,他们杀了两只羊,送到了毛泽东的驻地朱官寨,毛泽东对送羊的同志说:“不要这样做,老百姓很苦,他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话毕,随手写了个条子,让警卫员把县委拿来的羊肉,斤两不留地全部送给了伤病员。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民情怀。

  其四,毛泽东对陕北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粉碎胡宗南对陕北的进攻,他决心留下来和陕北人民共渡难关。转战的一年中,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我人民解放军连战皆捷,而胡宗南则是连战皆输,进攻陕北的计划被彻底粉碎。革命形势眼看着越来越对我有利,迫切需要党中央和毛主席离开陕北到华北去指挥全国的战略反攻。毛泽东从大局出发,只得把撤离陕北排上日程。

  1948年的3月2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来到吴堡县川口村南的园则塔渡口,他们就要离开陕北了。当地群众得知毛主席要离开陕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许多群众从这个村送到那个村,相随着一连几里,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吃过午饭,毛泽东等登上了早已停在那里的木船,站在船尾,面对陕北方向,频频向送别的陕北父老挥手。

  黄河浪大流急,船到江心开始摇晃起来,卫士李银桥担心毛主席的安全,想扶他坐下,毛泽东推开李银桥的手,一直站在那里向陕北那边凝望。船渐渐远去,毛泽东望着越来越远的陕北群山和送行的人群,潸然泪下。

  呜呼!“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一个除了人民的利益而没有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民领袖,人民从心底里爱戴那是自然的。这恐怕就是转战时老百姓明知毛泽东的去处就是不肯说出的原因,这恐怕就是转战时毛泽东一直非常安全的原因。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