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3期(总第277期)->法治锐评->拿什么纾解“老漂族”的困境?
拿什么纾解“老漂族”的困境?
 
◎盛会

  母亲节,一个因爱而生的日子。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聚焦“老漂”妈妈——把儿女辛苦抚养长大之后,年迈的她们又背井离乡,帮儿女照顾他们的儿女。我们对话了几位“老漂”妈妈,她们的苦乐,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生活被孙辈彻底套牢,但付出得越多,反而越被儿女嫌弃;而当孙辈甜甜地叫上一声“奶奶”“外婆”,她们又喜笑颜开,烦恼烟消云散。(《成都商报》)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本该在自己家乡安享晚年,为了子女或是第三代,却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定居生活;他们甘愿当起“后勤部长”,每日为儿女、孙辈洗衣做饭,他们虽然享受着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但也承受着孤独和烦恼;他们内心充满矛盾,却依旧想为儿女发挥余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漂族”。

  城市“老漂族”不断壮大是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对子女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依赖性和情感依赖性,代际居住从分离到聚合具有某种必然性。例如,当老年父母高龄、有病或者丧偶需要人照顾陪伴时,或者当有了第三代儿女家庭需要有人帮忙时,其必要性就彰显而出。

  但同时,由于年事已高,“老漂族”融入城市重新社会化的过程更加艰难,因而他们面临的精神苦痛比普通人更高——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后,生活、饮食、环境等难以适应,在精神和文化上陷入“孤岛”,加之难与陌生人沟通,往往导致自我封闭。“老漂族”已日渐成为精神卫生门诊的常客。据新华社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最新调查显示,在300名50岁以上从外地来武汉的“老漂族”中,近八成老人感觉生活孤独,超过六成老人休闲时选择“在家独处”,近一半老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后“憋”在心里不说。此外,在众多“老漂族”中,两地分居的老夫妻也不在少数,孤独的“老漂族”普遍缺乏归属感。

  在老龄社会已经到来的当下,拿什么纾解“老漂族”的困境,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是一道亟待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考题。首先,城市社会在态度上对“老漂族”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分别心,更不能歧视。其次,要创造条件,给予其市民化待遇,以包容的胸怀欢迎外地老年人共享社会资源,无论是专门的养老资源还是一般的公共资源,特别是医疗资源的共享对“老漂族”有特殊意义。第三,要依托社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实现共融共享、文化养老。第四,“老漂族”的子女更要尽可能地留出时间挤出时间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尽量留意照顾父母的情绪波动,特别是在隔代教育问题上,尽管父母的理念可能有些落伍,但也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与其沟通。第五,城市“老漂族”自己也要有积极的心态,用享老哲学指导自己,学会随遇而安,落地生根,平时要多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主动融入社区活动,积极适应陌生环境,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