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3期(总第277期)->以史为鉴->誓书铁券
誓书铁券
 

  最早“接触”誓书铁券,还是上初中看《水浒传》时,《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回中店主人(对林冲)道:“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侮他……”

  当时寻思,看来这誓书铁券,应是帝王颁发的奖状、证明书之类,威力异常,一旦持有了,任何人不敢欺负他。

  誓书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起始自汉朝。开国之君汉高祖刘邦登位后,给同姓、异姓功臣封王以资褒奖,为的是鼓励他们忠心不二,如封了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吴王刘濞,以及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等,并颁给誓书铁券作为凭证。

  铁券分为左右两半,右半部给功臣良将,左半部留藏于皇宫内府,以待需要时相验。对此《汉书·高帝纪》有载:“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所以称誓书,是因为上面镌刻皇帝坚守信用的誓言,汉初的誓词是:“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为即便黄河变得细如带子,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铁券仍然有效,受封的诸侯国永远存在,传与子孙万代。

  初时的誓书铁券,仅做凭证之用,南北朝时,皇帝才在上面刻上受赐者免罪和免死、保护家眷等承诺。

  现存最早的誓书铁券,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干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唐昭宗颁赐给彭城王钱镠的,它由铁铸成,形如覆瓦状,鎏金作字,长一尺八寸三分,宽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约一百三十二两,楷书金字凡三百四十二字,二十七行。

  券文先是褒奖钱镠讨伐叛将董昌的功绩,“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慰社稷,惠以福生灵。”继而是唐昭宗的誓言:“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可知持有誓书铁券的钱镠,即使犯了九次死罪均许赦免,他的子孙则可免去三次死罪。

  经隋唐至明清时期,皇帝颁发誓书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有资格享受。

  誓书铁券上的文字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皇帝颁赐铁券的日期、对象的姓名、官爵、封地;受颁赐臣下的功勋业绩;皇帝赐与的特权;皇帝的誓言。

  虽说持有誓书铁券者免死,但有一宗罪除外,即抢王夺国谋反,明沈德符《野获编》:“所谓免死者,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这在誓书铁券上是载明了的,明英宗颁赐给右都督李文的誓书铁券记载:“尔右都督府右都督李文负资忠义,兹朕复位之初,受以边防之寄,因胡虏之侵犯,遂克敌以成功。顾兹茂勋,宣隆恩典,特封尔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食禄一千石。仍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外,其余犯死罪,免尔本身一次以酬尔勋。”

  誓书铁券,历史上有多个称谓,汉代用丹砂填字,故称丹书铁券;隋代用金填字,故又称金书铁券。

栏目责编: 王玮
投稿邮箱: wangw@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