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4期(总第278期)->代表与履职->实施河北省高层次人才援助计划
实施河北省高层次人才援助计划
 
◎李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三年多来,河北省与京津存在人均GDP差距拉大趋势,这既不利于河北省自身推进实施各项战略,也不利于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落后,也导致了三年来京津冀整体经济的下滑。如,京津冀三地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14年的10.4%,下降到2015年的10.2%,再降到2016年的10.02%,三年下降了近4个千分点。

  可见,河北省已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最大短板,而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极度匮乏是制约河北省有效融入协同发展的主要原因。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人才合作驶入快通道,在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人才政策、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深层次的人才协同机制尚未形成,人才工作制度性障碍尚未突破;三地科技人才存在“断崖”现象,人才一体化进程存在“短板”效应;三地“断崖”式差距进一步影响了京津与河北省的人才对接转移;实体领域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等。

  依靠河北省自身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补齐短板,这也必将最终影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亟需从国家层面出发,协调京津冀三地、国家部委和社会力量,由三地五方共同解决该问题。

  国家人社部开展的西部和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援助项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了重要意义。为此,建议效仿该做法,由人社部牵头,设立并实施河北省高层次人才援助计划。

  一是成立京津冀人才合作基金。将人才与资本结合,是三地政府推动人才一体化发展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由中央和三地政府共同成立“京津冀区域人才发展合作基金”,并按比例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用于支持京津冀区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民生急需人才和重点项目专业人才的共同发展,特别是用于支持河北省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其次,鼓励各个区域根据自身需求建立某一专业性人才发展基金,或通过协商对区域合作共建项目和科研成果异地转化项目,从其收益中共同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区域人才项目合作基金,用于合作区域共同的人才项目建设。另外,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也是人才政策的重点,三地不仅要制定系统多元的金融支持政策,还要通过有目的投资引导和政府间的协作安排,使得金融资本能够向天津河北流动,从而带动人才向天津、河北的有序流动。

  二是设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援助项目。在河北省关键性和共性技术领域,集聚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重视对科技人员的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对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做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不仅要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更要在经济上得实惠,真正体现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的双重激励作用。

  三是设立高层次人才登峰援助项目。从中央和国家层面,支持河北省尽快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坚持培育成果与培养人才相统一,培育标志性成果,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尤其在雄安新区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建立发改、科技、人社等部门协调沟通机制,为重点人才选项目,从而吸引更多科技、产业、技术等高端人才向企业、向项目一线聚集。

  四是设立高层次科研平台援助项目。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河北省知名高校少、创新创业载体少的短板,建议从中央和国家层面,支持河北省搭建项目与人才互动载体,重点以雄安新区、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京津冀国家大数据改革综合试验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保定中关村科技创新中心、承德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等为支撑,通过与京津重点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共建分校、分院、分园,通过引进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虹吸效应的人才发展载体,为吸才引才育才搭建良好平台,形成人才工作与项目建设的“同频共振”。(作者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栏目责编: 薛兰英
投稿邮箱: xue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