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6期(总第280期)->法治锐评->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
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
 
◎沈小平

  “领导干部必须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做到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时刻想着为党分忧、为党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这一番话语,是着眼于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郑重告诫,可谓是语重心长、谆谆教诲,对于我们树立正确权力观,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切实履好职尽好责,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权力是领导者拥有的职责权限,职务是职权的组织细胞,是权力的岗位设置。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后,就不能回避掌权用权。有职就有权,有权就有责。这个责任,就是为党的事业尽职,是为人民服务。权力属于“公器”。古人讲“公器”公用,私用即盗。古往今来,多少官员面对权力都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失去对权力的正确控制,让其脱离了既定的轨道运行,最终腐化堕落,害人害己。究其根本,忘记了权力姓“公”不姓“私”。无数事实表明,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

  珍惜权力,就是要惜权如金,始终对权力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作为领导干部,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其手中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人民群众才是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我们作为掌权人,只是代行权力,是被授权、被委托,是人民行使权力的工具,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决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交的是责任和信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经受的考验也越多。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会真正做到惜权如金,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手中的权力,始终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怕用权不够公正,怕用权不够尽职,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勤勉清廉;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群众,怕群众不满意,怕群众不认可,怕群众不理解,殚精竭虑为群众服务。

  管好权力,就是要学会克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领导干部既是权力的代理人,也是权力的“守护者”,既要用好权,也要管好权。作为领导干部,最忌将权力恣意妄为。只有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才能保证权力健康,不发生“霉变”。管好权力,最关键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给权力运行划“红线”、布“雷区”,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坚决做到不触及底线、不触摸红线、不触动高压线。有力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领导干部还要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真正为人民守好权、把好关。为此,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让纪律、规矩挺在前,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下。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慎用权力,就是要心怀“戒慎恐惧”,真正将权力用在为民服务上。邓小平同志曾这样告诫干部:“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领导干部作为权力的“代理人”,使用权力是领导工作、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但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造福社会、造福群众;用得不好,就会祸及人民、殃及自己。因此,无论是决策、管理,还是指挥、协调,都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慎于用权,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政绩观,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解决好。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办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解决好权力观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思想境界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去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牟取私利,就能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