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7期(总第281期)->随笔杂谈->那些堪称伯乐的大师
那些堪称伯乐的大师
 
◎荆墨

  一个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而且还需要有慧眼识才的伯乐出现。蔡元培、徐志摩、顾颉刚、熊庆来、陈垣就是那些堪称伯乐的大师。他们的识才佳话,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看到梁漱溟发表在上海《东方杂志》上的《究元决疑论》后,决定请梁到北大任教。梁感到十分惶恐,他对蔡说:“我只不过初涉佛典,于此外的印度哲学实无所知。”蔡反问道:“那么你知道有谁能教印度哲学呢?”梁漱溟说不知道,蔡说:“我这次到北大当校长,是下决心要把各方面的哲学人才网罗到北大来的。你怎么可以不来呢?你不要当是老师来教人,你当是来合作研究,来学习好了。”于是,24岁的只有中学学历的梁漱溟,便到北大执教,开启了他的治学之路,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

  著名诗人徐志摩,任《晨报副刊》主编时,在自由来稿里选中沈从文的稿件,最多时一月之中连用七篇,对于身陷困境的沈从文,这份提携和看重,来得及时紧要。沈从文前往上海发展后,正逢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听到徐志摩推荐,便将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聘请到中国公学来担任讲师,主讲大学一年级“新文学研究”和“小说习作”。接到胡适的聘书后,沈从文接连给胡适写了两封信,谈到自己不会教书,并表示,如果学生们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换。胡适对他极为重视,尽管第一堂课沈从文被“挂”在了课堂上,可是胡适并没有怪罪他。沈从文从此开始了他的新的生活,成了一位著名作家。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看到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后,很推崇钱穆,对他说:“你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应该去大学教历史。”并举荐只有中学学历的钱穆到燕京大学任教。一年后,钱穆从燕大辞职,当时胡适正邀请顾颉刚到北大任教,顾颉刚乘机推荐钱穆代替自己到北大。顾在给胡的信中说:“……我想,他如到北大,则我即可不来,因为我所能教之功课他无不能教也,且他为学比我笃实,故北大如请他,则较请我较好……他所著《诸子系年》,已完稿,洋洋三十万言,实近年一大著作。”胡适也赏识钱穆的学识,于是钱穆便到向往已久的北大任教了。后来钱穆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

  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看到华罗庚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说,华罗庚只是一个初中毕业,在小杂货店里帮忙的店员。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并且得了严重的伤寒症,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可是,熊庆来慧眼识珠,坚决举荐了他。在清华,华罗庚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路。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逐步成为了世界数学界顶尖的学者。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看到21岁的启功的文章和字画后,颇为欣赏,便介绍他到辅仁大学附中教一年级国文。可当时的院长以启功学历不达标,两次把他辞掉了。陈垣第三次安排启功教授大学一年级的国文,终于给启功铺平了通往大学讲坛的道路。启功曾多次对人说:“我没有大学文凭,只是一个中学生。”只是启功不负师望,博学精进,一心教书治学,无意仕途登科,遂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

  上面的佳话,让人不禁感慨,生活中有多少身怀才能的人,在等待伯乐的发现和塑造啊!佳话的出现,不仅有着年轻人对学问的执著,还有着真大师们惜才的慧眼,更有着大学开放的心胸,这才是大师成长的环境。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