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8期(总第282期)->形象展示->坚持问题导向改进提升服务 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优秀人社部门
坚持问题导向改进提升服务 倾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优秀人社部门
 
◎肖玉宏 江长华

  今年以来,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服务项目流程再造为前提,以服务作风和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信息化提升为关键,以抓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为保障,倾力打造“心系民生、满意人社”品牌,全面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抓流程再造,打通降低效率的“中梗阻”

  围绕提质增效,对服务事项逐项审查论证,最大限度减少办事障碍。一是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造建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将分散在7个地点的11家窗口单位集中到一起,实行“一站式”服务。整合优化窗口布局,市本级就业、社保、人才等经办机构统一受理窗口设置率达到100%。二是实施“最多跑一次”事项改革。从适用范围、政策依据、受理部门、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10个方面,形成“最多跑一次”事项告知清单,并在窗口推行“一次告知、书面送达”,申报所需材料、办事程序等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三是简化办事手续。认证落实减证便民要求,将原需提供的20项证明材料压减至10项,精减率50%。理顺处室、单位职能,解决了退休核准、人事考试等5个事项“多头跑”或“重复办”问题。全面清理服务事项前置条件,进一步压缩了外地转院备案、门诊特殊疾病办理、生育医疗费报销等22个事项的跑办环节。

  抓服务升级,破除影响和谐的“隔心墙”

  在高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基础上,从办事体验角度出发,全力营造顺心舒心软环境。一是建立服务规范。着眼提供更加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出台《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规范》,围绕服务场所、行为、标准等8方面,在全系统确立统一的服务准则。二是创新服务制度。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弹性排班、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6项制度。退休审核、工伤鉴定等10个事项可上门服务,社保申报、劳动用工备案等30个事项推行预约办理,服务大厅实行弹性排班,窗口下班以服务对象办完业务为准进行延时。同时,所有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和一次性告知管理。三是拓展服务形式。服务大厅均设立了全程协办台,每天安排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值班,提供接待、咨询、引导等贴身服务。在人社系统“12333”统一咨询电话的基础上,通过114查号台、局网站集中公布了各处室、单位电话,上班时间全时值守,方便群众咨询更加专业的问题。

  抓信息化提升,铺设网上办事的“高速路”

  大力推动“互联网+人社服务”,让数据多跑路、服务对象少跑腿。一是着力推进网络延伸。全面实施信息化提升建设,推进信息网络纵向省、市、县、乡、村人社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横向人社业务领域全覆盖、经办过程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目前,各业务终端已延伸至乡镇一级。二是着力搭建信息平台。开发人社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智慧社保”手机软件、工伤认定网申系统等,梳理出68个政务服务事项,推行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网上办理。目前,社会保险申报、企业职工退休核准等20个事项已上网。三是着力推进数据共享。人社系统内部数据实现互通查询,服务对象的同一信息只需向人社部门提供一次。社保、税务、银行实现联网征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服务对象无需在三家机构来回奔波。社保与公安、民政信息实现联网比对,退休人员无需每年作生存认证。

  抓机制完善,打好长效落实的“组合拳”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号工程”,多措并举,确保常抓常见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组织全系统召开动员推进会议,印发了工作推进方案、服务品牌创建方案,统一思想、部署任务、明确措施。二是压实任务责任。通过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走访服务对象,找准问题和症结,层层列出责任清单,挂图作战、集中攻坚。建立了周例会、月调度、专题会商制度,持续跟踪问效。三是突出正向激励。在全系统组织优化营商环境教育整顿和“人人争做店小二”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服务标兵评选,建立窗口人员绩效考核、选拨任用等8项激励机制,促进改作风、强服务、提效能。四是强化监督问责。市、县人社部门采取报告工作、报送简报等方式,主动接受两级人大和五级代表监督。完善了投诉处理机制,畅通电话、意见箱、电子邮箱等渠道,并规范处置程序。局纪检监察机构密集巡查暗访,对问题实施“一案双查”“三级问责”。

  人社部门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承担的服务事项多,面对的服务对象多。唐山市人社局将继续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简化服务程序、增强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