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9期(总第283期)->随笔杂谈->芬兰的廉政建设
芬兰的廉政建设
 
◎徐艳文

  芬兰地处北欧,是一个高度发达国家,人均GDP将近5万美元,工业化程度高,市场经济活跃,公民福利待遇高,公务员队伍清正廉洁。

  2001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在全世界范围内作了一项有意思的测验。内容是测试30多个国家民众的诚实程度,方法为在每个国家选择几个地区,故意丢下10个钱包,里面装有相当于50美元的当地货币,并附失主的联系方式,拾到钱包的人如果想物归原主,可以轻易地联系到失主。试验结果表明,最诚实的5个国家是芬兰、挪威、丹麦、新加坡和新西兰。更值得深思的是,这5个国家在《腐败榜》中,全部入选廉洁国家的前10位。

  社会风气的好与坏,对公务员队伍的廉洁影响极大。贪污受贿如果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习惯,送钱送物办事易如反掌,循正常渠道难比登天。一项小小的拾金不昧测验,折射出芬兰人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的态度。芬兰人在日常生活中奉公守法的习惯,以及整个社会形成的浩然正气,使腐败幼苗难以滋生。

  芬兰前总检察长马蒂·库西马基说过,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败的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公民的自律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靠人们努力去争取。在历史上,芬兰也曾是一个贪污受贿横行、腐败成为习惯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芬兰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一定财富,便大规模开展设施和楼宇建设,一些不法商人趁机贿赂官员,以期在土地划分和项目分配中得到照顾。1980年至1984年间,法庭共受理了105起腐败案件。当年芬兰治理腐败的经验,与世界上所有成功根治腐败的国家或地区相同,不外乎民主、法治、制衡、监督、公开、透明、教育等,但收到了显著效果。

  芬兰人热情好客,对芬兰公务员来说,受礼和吃请绝对是件天大的事,人际交往必须谨守分寸,法律规定十分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因此,芬兰的公务员进入政府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有经验的公务员请教,以免误触法网。老公务员告诉他们,一般的经验是:可以喝一杯啤酒,或者吃一个三明治,如果不小心喝了别人的葡萄酒,分分钟都可能出事。芬兰的法律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价值较高的礼品,而他们对价值较高的定义还有细化。根据物价指数,一般在24美元(20欧元)左右。芬兰的物价水平较高,在一些餐馆里,一杯白开水可能要收5美元,这样看来就算在餐馆里请公务员喝白开水,也要数数喝几杯才可以。如果是公务接待,也就是出于交际应酬的需要公款请客,上至总理下至普通科员,一起吃饭的有什么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要事无巨细地在网上开列清单,人人可以看到,件件能查清楚,一切摊在阳光下。公众发现不妥可以举报、起诉。法律不仅细化可操作,更重要的是严肃,绝对不当摆设。芬兰曾有位中央银行行长级别的高官,在公务接待中不小心上了一道鹅肝后经媒体曝光,这位行长为此事下了台。

  芬兰,不仅接受金钱和实物算作受贿,就算接受低于市场利息的低息贷款,甚至接受不花一分钱的荣誉头衔,也可能被视为受贿。芬兰的人口少,生活圈子小,政府的人员也少,公职高薪,但谋职不易。一旦公务员被证实有腐败行为,不仅被立即革职,严重的还会入狱,私营机构不愿雇用,更重要的是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

  芬兰除总统外,整个公务员系统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和国防部长4个人享有专车待遇,而且只能在上班时使用。为了管住公务系统的公车,芬兰政府设计了一套监控系统。公车上装有信号跟踪器,上面有两个按钮,分别刻有“公务”“私事”字样。如果是私事,要照章付费。公务员用车需要事先向政府办公部门申请,上车时还要分情况按下按钮,让监控中心收到信号,以便掌握公车的具体行踪。如果按下公务按钮,而汽车实际行驶的方向不对,监督人员会打电话提醒驾驶者。令人感慨的是,这个监控系统在芬兰装了近5年,竟然没有抓到一个违规者。

  公务员如果出差,有专门的部门替他定好交通和酒店。政府对出差的审批相当严格,不过一旦获准在外面的食宿不差。出差的补助每天有定额,政府做得更绝的是:如果出差少于一天,就按小时发放补助。想要趁出差之机逛旅游景点,只好自己掏钱。

  芬兰的国有经济比重只有8%,政府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民众缴纳的税收。花这笔钱的时候政府特别小心,除留下维持运作的必要经费外,大部分都投入到教育、医疗、科技、公用事业、社会福利等领域中去,以另一种方式返还给纳税人。而事实上,芬兰对这8%的国有经济,也监管得法。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