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21期(总第285期)->随笔杂谈->涵养“马上就办”心态
涵养“马上就办”心态
 
◎高国春

  “等一会儿再做,我现在正忙着呢。”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拖延借口。其实,这些人在说这些话时,手头上正干着无关紧要的事情,如:上网聊天或发朋友圈等等,以至让“办事拖延”这种惰性成了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

  应当看到,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恶化。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后果可想而知。

  拖延是人的通病,也是大病。它会拖掉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心理学家指出,办事拖延、效率低下主要缘于打工心态。首先是过于自信。他们总会说:“着什么急啊,这个工作我做了几年了,总能完成。”至于这期间会不会发生变故,他们统统不考虑,于是能一天干完的事非分成几天干。其次是按部就班。人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按部就班地工作。完成工作,获得多少回报基本上是固定的,也是人们所能预期的。只有少数特殊的工作才会给人带来更高的期许。因此,人们在适应了惯常工作之后,就容易产生“早做晚做,薪水都一样”的想法,会导致拖拉、效率低下。再者是缺乏激情。由于某种原因,如厌倦工作、任务难度大、人际关系紧张等,他们在接手工作时就已经把脑袋扭向了一边,心里嘀咕着“不高兴,不想做”。不愉快感浇灭了工作的热情,当然能拖一天算一天。

  拖延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歌德曾说过:“把握住现在的瞬间,把你想要完成的事物或理想,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成熟。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我们不妨从歌德的话中悟出真谛,涵养出“马上就办”的良好心态。

  古人云:“民之所乐,我则遂之;民之所苦,我则除之。”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广大党员干部“马上就办”的价值前提和“作为”空间。中国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马上就办”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革新,是对工作作风的自我革新,是官场治庸、提升效能的自我革命。“马上就办”的本质是科学行政。“马上就办”理念要求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理念推进行政的科学设计和无缝对接,让“马上”拥有实践可能和制度保障。

  在1991年2月20日的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向全市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马上就办”体现了一种承诺与担当,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行为选择。只有养成“马上就办” 的工作作风,勤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才能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

  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明日。”所以应该经常抱着“必须把握今日去做完它,一点也不可懒惰”的想法去努力才行。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养成随手处理的习惯,不能依赖着明日。有一个针锋相对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拖延恶习,那就是每天从一件明确具体目标的工作开始,主动去做,立即去做,做到中国有句格言说的那样:今日事,今日毕。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