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22期(总第286期)->代表与履职->完善脱贫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
完善脱贫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
 
◎陈凤珍

  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党和政府对国际社会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必须攻克的堡垒。

  中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面临着很大问题和挑战:深度贫困地区依然是脱贫攻坚要啃下的硬骨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艰巨;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乏力,返贫压力上升;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突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建议:

  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一是选好带头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村委会、农村群众组织、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提升基层干部能力。二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除谋划适合当地特点的工业项目、种蓄养项目、服务业项目外,还要加大组织力度,培养多名专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富裕地区输出产品、技术和服务助力脱贫,形成多种方式手段并用、齐心协力帮贫的局面。三是建立职教、就业创业和脱贫相捆绑长效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和解决就业,通过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训、落实毕业后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推荐报考乡镇基层部门等方式,大力促进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利用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借助农民夜校等平台,重点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农业技术、建筑、电商等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至少一门技能,促进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以非常规举措应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需要,优化和加强其扶贫资源的投入和分配。加强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保险机构要适当降低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保费收取标准。要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允许深度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另一方面,探索并实行有利于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扶贫方式,比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

  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社保兜底扶贫4个硬仗,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支持,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

  3.易地扶贫安置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户向县城、小城镇和园区、景区周边有序转移,实行搬迁安置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实现“产社融合”。同步建设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解决好搬迁人口民生问题。把搬迁至城镇的贫困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把迁并至城镇的村庄和建制镇的棚户区改造纳入棚改范围,为农村贫困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政策支持。依托易地扶贫积极打造特色小镇,使其成为集聚人口、助力搬迁的有效平台,深入挖掘搬迁地区生态、文化和产业优势,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贫困村,打造成文化旅游小镇。积极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把条件好的贫困村打造成光伏小镇。

  同时,易地扶贫资金还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建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融资主体,依据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进行融资和项目运作。

  4.关注并且有效地应对低收入人群返贫风险。目前,低收入农户平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扶贫标准,面对这样的局面,政府需要尽快调整政策进行应对。第一,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第二,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增加就业和收入;第三,将现行农业产业化扶贫和就业扶贫政策的收益对象适当延伸到低收入农户;第四,完善农业生产支出补贴及配套政策。(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栏目责编: 薛兰英
投稿邮箱: xue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