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24期(总第288期)->随笔杂谈->如何对待逆境的磨练
如何对待逆境的磨练
 
◎峻岭

  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淄博市的洪山镇。这是一个有着明清建筑风格的偏远村落,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和他所写的《聊斋志异》而闻名。前不久,我慕名前去参观。

  在我看来,蒲松龄故居是一处并不奢华的农家院舍,和普通农家并无两样。一正两厢的结构,其中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木头门窗。门前有几棵古槐枝蔓缠绕,想来夏季一定是绿叶婆娑,遮阳蔽日。院内有蒲松龄端坐着的石雕像,背景是若干象征着高节有品的翠竹,蒲松龄手捻胡须,眉头微蹙,仿佛在构思《聊斋志异》中的某个重要情节。郭沫若手书的“蒲松龄故居”门匾高悬大门正中。信步入室参观,里面的卧室、厨房都是明末清初的寻常农家摆设。

  据说蒲松龄早年家境殷实,他天资聪颖又好学。19岁时,蒲松龄以第一的成绩中了秀才。蒲松龄的写作不按八股套路来,幸而当年的主考官慧眼识珠,才高中秀才。然而,后来蒲松龄踌躇满志的功名路,却是屡试不第、名落孙山。在八股文盛行的清代,蒲松龄写文章不按套路来,考不上自然不足为奇。据说他连考了十几次,从21岁考到63岁,42年的漫漫乡试之路,最终也未能中举。

  无奈,为了养家糊口他只能做个私塾先生,生活窘迫,捉襟见肘。据说,一次家里只剩六文钱,不巧偏来了客人,但文人就是文人,蒲松龄穷中作乐,用六文钱买了一把韭菜、一团豆腐渣、一个冬瓜。清炒韭菜,又从自家鸡窝里掏了两个鸡蛋,煮熟,把两个蛋黄放在韭菜上,名曰“两个黄鹂鸣翠柳”;掐下些嫩柳叶一焯入盘,上边铺上一溜蛋白“一行白鹭上青天”;清炒豆腐渣“窗含西岭千秋雪”;冬瓜熬汤,再用冬瓜刻几个扁舟放在其中“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这首七言绝句被蒲松龄当成了菜谱,生活的拮据却可见一斑。

  蒲松龄终生不第,最后以书言志,成书《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斋名,所谓“聊”就是交谈,据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都会被捧上一壶茶,他则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聊斋”便由此而来。有了这些素材,再用他那超凡脱俗的神来之笔,假笔于花妖狐魅、精灵怪异,游刃于鬼狐世间,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郭沫若曾评价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我认为,这与蒲松龄本身困顿的生活不无关系。蒲松龄饱受生活的艰辛和科举的磨难,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又善于捕捉民间的大事小情,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掌握第一手生活素材,熟悉生动有趣的乡俗俚语,浓浓的生活气息自然是扑面而来。参观蒲松龄故居,不禁令人感慨,如此一位文学巨匠,可他的生活环境又是如此不堪。在艰难困苦的生存中完成不朽的巨作,令人高山仰止、钦佩不已!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