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改变命运 |
|
◎王竹韵 |
上世纪70年代,有位老太太进入丹佛大学,想找国际关系学院的科贝尔教授。因为是第一次来学校,她不停地向人打听去国际关系学院的路,可因为校园道路复杂,加之老太太记性不好,她绕了半天也没找到。 在路口,又一次迷路后,老太太上前去问一群女生。女生七嘴八舌地讲了很久,其中一个黑人女孩说:“这条路不好走,还是我带你去吧!”女孩领着老太太,终于找到了科贝尔教授,老太太拉着女孩的手高兴地说:“咱们为什么不认识一下呢?” 他们介绍了各自的身份:女孩是该校英国文学系大三的学生康多莉扎·赖斯,科贝尔教授是国际关系研究专家,而老太太则是把科贝尔从小带大的姑姑。 走出研究院,赖斯注意到科贝尔教授马上将进行一场讲座,便决定去捧场。她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听得很认真。科贝尔认出了她,讲座结束后,专门找到她征求讲座的意见。她回答得很严谨,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科贝尔满意地点了点头,动员她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赖斯顺利地考取了科贝尔教授的研究生。后来在科贝尔教授的引荐下投身政界,直至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国务卿。而科贝尔,不单是教授,还是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父亲。 有一次,赖斯问科贝尔教授:您为什么从那么多学生中选择我做您的研究生,并推荐我从政呢?科贝尔笑着说:你有从政的潜质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姑姑欣赏你。她不止一次地说过,那天去国际关系学院,有数十名学生给她指了路,但乐于给她带路的只有你一个。 赖斯这才明白,科贝尔教授器重她,竟是一次简单的带路。她说:“改变命运的机会,往往隐藏在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之中,用心去做好它们,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无独有偶,1899年,19岁的麦克阿瑟进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一次参加徒步快走竞赛时,他发着烧,浑身无力,路程刚走了一半,他就成了最后一名。20分钟后,孤身一人的他走到一个岔路口,两条并行的路,一条标着“士兵专用”,一条标着“军官专用”,两条路都通向终点。士兵专用的路非常曲折,且坎坷不平,而军官专用的路则平坦很多。当时,四肢无力的麦克阿瑟本来可以走军官专用那条路,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走向了士兵专用的那条路。40分钟后,疲惫的他终于走到了终点,他有些气馁,觉得自己一定是倒数第一名。 然而,情况却恰恰相反,他被告知是第一名。原来军官专用那条路,初看平坦,但越走越难走,而且路程比士兵专用的长一半;而士兵专用的路,初看坎坷不平,但越走越平坦,而且路程比军官专用的短一半。那些趁无人监督走捷径的士兵都弄巧成拙了。 麦克阿瑟在无人监督之下不走捷径的行为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体现了他的忠诚,使他赢得了信誉。4年后,他以全校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后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多年后,他不无感慨地说:细节考验着一个人的品质,细节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责编:白玲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