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网上有照片曝光汉中市环保局给空气监测设备喷水,网友纷纷质疑其弄虚作假。对此,汉中市环保局回应承认工作失误,解释说有工作人员擅自对设备进行冲洗。 工作失误也好,成心造假也罢,个别地方的环境监测数据不准确是客观存在的。针对这样的情况,环保部开展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专项检查,可以说十分必要。正如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所说,监测站编造、篡改监测数据会严重损害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公信力,也对监测系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环境问题事关每一个人的健康与安全,只有精准的数据,才能为治污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才能帮助我们在这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中逐步取得胜利。反之,如果越来越“好看”的只是监测数据,而不是天空的颜色,那就只能算是自“愚”自乐罢了。 环保部专项检查的方式是进行比对,看看地方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国家直管站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严重不符的情况。其实这样的检查工作,完全可以交给人民群众——只要制定相关制度,定时定点把国家直管站和地方的监测数据一起公布出来,比对的工作就可以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自动完成”。 阳光既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防范数据造假的利器。但是在目前,关于大气污染的一些信息在公开、公示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报道,虽然目前很多省份的国控废气类企业都公开了实时数据,但并没有按照国家要求每小时更新。 严惩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单位和个人,以避免弄虚作假;对地方环保部门加强业务指导,以避免“工作失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让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暴露在阳光之下,这都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 除此之外,针对一些地方数据弄虚作假的“动机”,也可以想一些办法。据报道,在环保监测方面,某些人编造、篡改监测数据,是为了“减轻考核压力”。那么在工作考核的指标上面,是不是可以更完善、更细化? 比如说,除了监测数据,地方环保部门还应该告诉我们:在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方面,究竟关停了哪些污染企业,拆掉了哪些烟囱,促进了哪些加油站的油品升级。如果该做的全都做了,不该做的一样没做,那么即便从监测数据来看环境质量暂时没有太大的好转,我们也可以理解“病去如抽丝”的道理,可以在考核上给他们打一个“优”。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环保部门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或者是对哪个污染源睁只眼闭只眼,附近的群众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所以,让大家去考核地方环保部门的工作,可能比“监测数据”来得更加准确。
(摘自2015.04.02《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