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
公民与法治电子版
->2015年第10期(总第202期)->以史为鉴->宋礼:“送”出廉政的高悬镜
宋礼:“送”出廉政的高悬镜
◎宋 殿 儒
历史上,多少官宦大人借大兴土木手沾国银万千数,贪匿私吞千万贯,而谁知当朝一品宋礼通运河、建故宫,却“死后家贫无埋棺”……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明朝著名一品水利官员,侍奉过明朝四个皇帝。洪武年间,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永乐时,担任工部尚书、太子太保。他通运河、建故宫,一生廉洁,刚正无私。
宋礼“送”出京杭漕运通
宋礼生于元末明初(1361年至1422年)。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闻名一方的大善人。他的父亲宋彬,原本在山西为官,后来元朝动乱,遂携家眷返回故里永宁(现在洛宁县)锦阳川尾部的马村。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后,宋礼的父亲被重新重用,宋礼得以进入京城国子监读书。国子监乃是皇家学院,是专门为朝廷培养后备人才的。国子监的领导不叫校长,叫祭酒,执掌着四品官印。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有跟中央要员乃至皇帝亲密接触的机会。宋礼在国子监表现出色,深得“祭酒”的赏识。后来吏部将他推荐给了朱元璋。明太祖一见宋礼精神美貌,聪明伶俐,古今文章无不精通,就亲嘱下属,开科举之特例,不用殿试,直接到山西按察司当了一名按察佥事。按察佥事这一职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监察厅厅长一职,专门负责纠察官员违法乱纪行为的。宋礼执法严明,豪强、恶霸们都闻风丧胆。三晋子民,都想找宋礼申诉冤屈,都以能见宋佥事一面为荣。
由于宋礼执法严明,公正不阿,不徇私情,后来天下换了皇帝后,还是照样重用他。明惠帝朱允炆上台后,宋礼先被调到陕西任职,后被调回京都,任刑部员外侍郎。再后来,明成祖朱棣上台,又叫宋礼管理吏部的事务,当了郎中。宋礼聪明能干,没出半年,又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到了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宋礼就升任为工部尚书。
宋礼任工部尚书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疏浚运河,会通安徽、江浙、苏杭等到北京全长1700余公里的大运河,开创了我国河运贯通的历史先河。
宋礼上任工部尚书的第五年,其母病重,受皇帝旨意,回家为母亲守孝。可是当他守孝的第二年,山东传来运河积淤,洪涝灾及百姓的消息,然后就毅然离开母亲,率部亲临山东展开输运河道和横贯千里的水运工程。宋礼一行来到山东后,疏河筑坝,置闸挖渠,一下子忙了大半年,终于疏通了会通河河道。并在会通河的基础上,又开凿了通惠河,最终完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皇粮河运和百姓水上通京城的河运“现代化”。
但是,次年春,卫河水患严重,从水患中宋礼发现了京杭运河现状的种种不足。为彻底平定水患,让河运真正地为国民所用,造福千秋万代。宋礼又克服了种种困难,制订了导卫水入黄河的宏伟计划。为了解决工程中的大难题,宋礼深入民间,踏破铁鞋,寻到了民间一位治水专家白英。在吸纳白英的建议后,宋礼命人将汶水引至运河制高点的分水脊——汶上县南旺村,使河水南北分流,终于解决了运河水少不能运,或水多成灾害的难题,使得京杭大运河豁然贯通,旱涝畅运。因而我国从永乐三年(公元1415年)起,就停止了海运,漕运大畅。安徽凤阳、浙江淮安、江苏扬州、江苏镇江等地的皇粮及百姓的物资船只都可通过漕运到达北京城。
从海运到河运,是宋礼为华夏文明“送的一份厚礼”,可谓功盖千秋。可是,宋礼却在当时没有向皇帝讨要半点功俸。还是后来历代皇帝吃着从漕运来的各地皇粮,不经意间就念起了宋礼来,心中就不免生下感激之情,于是就给已仙逝多年的宋礼追加封号:明穆宗追封宋礼为“康惠公”;清世宗追封为:“宋漕公”。
可惜,斗转星移,朝代更迭,宋礼的大名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终至“几度会通河上过,更无人说宋尚书”(明朝文渊阁大学士丘浚诗)。只有宋礼的故乡人和远在山东、河北、天津、及江南广大地区的宋姓家族后人们,还在咀嚼品味着族爷宋礼的非凡一生——京杭大运河和北京故宫就是我们族爷宋礼的不朽丰碑。
宋礼“送”出紫禁城
故宫又名紫禁城。如果你到宋礼的家乡洛宁县东宋乡(现在是镇)马村村问一声紫禁城和“金銮殿”是啥时候建的?马村人肯定会说:紫禁城就是俺的族爷宋礼领导建的金銮殿。马村人说金銮殿就是故宫,就是紫禁城,就是皇帝们居住的那个好地方。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被封为太子。可朱标命薄,没熬到老皇帝退位,自己就先呜呼了。于是皇位就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明惠帝,也就是朱棣的亲侄子。明惠帝面对身边的一大堆皇叔,头上直冒冷汗。为保皇权,决定削藩,削弱皇叔们的权力。这样一来,朱棣就不愿意了,继而就操纵起兵造反。那时明朝的都城还在南京,而朱棣的身份是燕王,封地在北平。他从北平攻进南京,终于把侄儿赶下了台,自己当上皇帝,改年号为永乐。
明成祖认为迁都北平,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就下令改北平为北京,准备迁都北京。可是皇帝要迁都,北京缺皇宫。人活一世,衣食住行,不解决住的问题可不行。而且,皇帝的住所马虎不得,一定得宏阔、气派。明成祖思索一番后,找来了得力部将宋礼,叫他在北京城建一座世界最华丽的皇宫。这时候,已是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宋礼刚当上工部尚书不久。
建皇宫先得有图纸。宋礼挑选了一个叫蔡信的人,让他搞建筑设计。那蔡信很有能耐,很快就交出了方案。宋礼一看图纸,不错!新皇城比元朝时的皇城略向南迁;各大宫殿沿中轴线而建;“左祖右社”,建庙筑坛;开南海,堆砌景山。整个皇宫设计得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宋礼随后又跑到实地考察了一番,确定这一设计有实践的可能,于是上报皇帝。明成祖得悉新皇宫将有九重宫阙,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屋时,不由得心花怒放。传说天宫有一万间房屋,皇宫只比天宫少了半间房子,并不缺墙少梁,只是面积比天宫的房间略小了一点。这就更耐人寻味了,因为再小的房子还是一间房子,所以皇宫里其实是有一万间房子,等于“皇宫与天宫齐豪”。
历史上哪个皇帝住过天宫一样的皇宫?朱棣对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非常满意,所以马上就批准了兴建。
皇宫要用的建筑材料,那都得是最好的。宋礼为弄到最好的建筑木材,不辞辛苦来到四川采伐“蜀木”。常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宋礼亲自带人前往四川,一路上逢山开道,遇河架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深山老林。砍了木材则又难于运出大山,那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后来宋礼和大家合计发明了一种叫“滚山托河”运输法,先将山上的木材伐下来,并伐出一条路来。然后再将几根木材捆绑好,一块往下滚,木材滚到山脚下的大河边后,在绑木成筏顺河而下,一直到可以运载的地方。宋礼在故宫中所建的近一万间巍峨的建筑中,所用木材都是利用这样水陆结合的办法,一根根地运往北京的。其中的难度是无法形容的,仅运一根大木,从四川运到北京就得花上四到六个月的功夫。
故宫后来经过多年的兴建,终于于永乐18年(公元1420年)竣工。它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包括宫殿楼宇在内的建筑共786种,是当年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
宋礼在疏通京杭大漕运和兴建故宫的时候,那真金白银像流水一样的在手里流过,可就是不许往自己口袋里流去一个子儿。他一生为官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公心昭世。就在紫禁城即将竣工的时候,为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他,终于累倒在病床上再没起来。死的时候,家里竟然没有买棺材的银两……他的清廉感动了皇上,就特别遵照他遗愿,让他的亡灵能够回到他的故乡——洛阳市洛宁县东宋乡渡洋河北岸的锦阳山上。
许多年以后,锦阳山下有个姓王的人想着宋尚书是当朝一品高官,一定会是厚葬,墓里一定有万贯金银财宝,就偷偷地挖开了宋礼的坟。结果除发现宋礼的骨头和一大堆墓砖外,什么也没有。
如今宋礼的墓冢仍被宋家后代年年祭扫。尽管他的墓冢和普通百姓们的一样,在荒草夜风中忍受着孤独与凄凉,然而他的身教和遗训已深深地铭刻在百姓的心碑上……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