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0期(总第202期)->潮头风采->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新作为
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新作为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主导行业产能过剩、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等特有困难,邯郸市发改委履职尽责谋发展,综合施策稳增长,全市经济呈现质量趋升、稳中趋好的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5%,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协同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
  ——项目建设局面活跃。大力实施“三集中”工作法,深入推进“1155”工程,争列省直管重点项目11项,省重大前期项目10项,数量分别居全省第二、三位,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突出质量效益,在全省率先出台项目投资负面清单,21项省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76.2%;228项市级重点项目中,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项目占45%。强化资金争跑,全年争取上级资金17亿元,704个项目直接受益。投资50亿元的宗申白俄罗斯农机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东郊热电开工建设,三一玺尧煤制清洁汽油量产出油,新峰煤制天然气成为全省首家。
  ——结构调整纵深推进。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手抓,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为68.4%,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1.3%和8.7%,同比均提高1.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速培育,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邯硼业等22个新兴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或通过验收,全年新增21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总数达到9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9%,快于规上工业16.8个百分点。钢铁转型实现突破,全年压减产能炼铁390万吨、炼钢263万吨;“3+3”钢铁整合重组迈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主动考察中巴工业园,探索全市钢铁产能“走出去”路径。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制定了《服务业发展规划》,投资50亿元的林安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重大服务支撑项目相继落地;武安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审批,成为全省首家。服务业比重达到36.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对接京津成效显著。开展精准招商,先后组织参加京津冀协同发展——邯郸专场推介会暨合作项目集中签约、5·18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等活动,签约京津项目165个。新兴际华凌云医药化工碳酸氢钠项目,成为首家整体外迁的企业;优安达电梯、众信电动自行车、康师傅矿物质水等一批天津项目落户邯郸。主动对接央企,新增签约央企10家,共与32家央企签订了51个战略协议,总投资1633亿元,涵盖装备制造等9大行业领域。承接成果转移,“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一期将进驻5个科研项目。
  ——整治污染取得突破。坚决打好节能削煤攻坚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到1.4吨标准煤,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下降18%以上的节能目标。实施工程消减和总量“双控”机制,通过压减钢铁、水泥产能,淘汰燃煤锅炉、关闭外来煤洗选企业等措施,完成削减煤炭消费450万吨。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验收,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3.2%和16.5%,空气质量初步改善。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率先向县(市、区)下放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招标方案审核等6大类21项权限。全年全市共办理备案核准项目605项,其中,市级41项,仅占6.8%。全市新增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6万户,增长97.2%,增长率全省第一。在学习海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邯郸实际,积极探索开展以土地为核心的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邯郸市发改委将把握大势,创新作为,全力做好“十二五”收官之年的发展改革工作。
  ——以“三百”工程为重点,紧紧扭住稳增长的关键。紧紧盯住产业投资增长20%目标,实行市级领导直抓重大项目工作法,重点实施“三百”工程,确保完成年度投资800亿元。围绕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市级层面,按照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标准,筛选出市委、市政府直接调度的“双三十”重大项目,即推进三一玺尧100万吨清洁汽油、飞马特高档数控机床、东郊热电等30个重大在建项目,抓好新峰煤制天然气、国机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凯特农机拖拉机产业园等30个重大前期项目。县级层面,重点抓160个超10亿元项目。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眼“新芽长成大树”,认真落实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以新兴铸管、奥玻集团、美的制冷等9家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全力推进美坚利五金高强度紧固件、滏荣制药OTC药品生产迁扩建、复兴科友固体全绝缘智能母线生产等18项全省创新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努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着眼“老树开出新花”,加大钢铁产业整合重组力度,通过优化布局、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全面推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升级,加快武安冀南钢铁、河北太行钢铁整合重组、退城进园步伐;破解永年特钢工业园产能置换指标制约;争取峰峰宝信集团新项目获省批准,力争今年开工;继续探索钢铁过剩产能“走出去”的路径。着眼增强服务业支撑作用,围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等12个方面,制定出台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意见。下大力培育冀中能源国际物流、万合集团、鼎峰物流等龙头企业,推进邯郸国际陆港、武安物流保税中心等10大重点项目建设。
  ——以标本兼治为目标,积极推进节能削煤。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争“县县通气”管道天然气项目下半年通气,推进武安普泰等一批新的光伏电站尽快纳入省计划,支持曲周薪火、馆陶颐民宝等生物质燃料企业发展壮大。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工程,以钢铁等4大高耗能行业为重点,谋划实施50项重大节能环保工程项目,力争实现年节能50万吨标准煤能力。推进“6123”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5大行业循环发展模式推广,持续推进6个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区)、10个示范园区、20个示范企业和30个示范项目。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强化落实节能环保产业十五项措施,着力抓好5个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基地)、21家骨干企业和40个滚动实施的节能环保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力争产业销售收入增长50%左右。
  ——以央企对接为重点,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展规划对接,积极与国家和省搞好对接,编制好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努力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更多地争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盯住洽谈项目,盯死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央企正在洽谈的项目,全年争取新开工8个以上。瞄准尚未在邯及周边地区开展项目合作的央企,组织相关企业主动对接拜访,争取达成合作意向5家以上。抓好才智引进,在抓好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等校地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下大力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邯郸实现产业化。完善合作平台,依托冀南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承接京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利用、生命科学和现代物流等产业转移。以冀•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加强与天津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全面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继续做好国家、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加强审批权限下放后续监管工作,引入并充分发挥社会监管,杜绝出现越级审批和违规审批等现象。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确保改制单位稳定为前提,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条件成熟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创新以土地为核心的要素配置机制,对新上项目按照“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探索实施土地要素差别化的激励和倒逼政策措施。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做好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及配套政策的上下协调对接工作。
  ——以“十三五”规划为载体,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邯郸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设置目标,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方面,合理设置目标指标体系,科学指导邯郸长远发展。促进规划衔接,主动衔接国家、省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同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进一步完善邯郸《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早日出台。
  ——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全面推进其他重点工作。铁路建设,积极谋划推进“邯郸—聊城—济南”快速客运铁路,实现与京九高铁(规划)、京沪高铁、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的互通互联。谋划推进“长治—邯郸—聊城”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完善出台全市铁路专用线规划,抓紧启动专用线建设工作。轨道交通,评审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及支撑性文件,尽早上报省和国家审批;抓紧组建市轨道办及轨道公司。援疆工作,抓好和静工业园区与冀南新区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推进与二十二团“十对一” 对口援助活动,谋划一批新的项目合作意向。中原联络处,拓展与中原协作区各市产业、交通等方面的合作,探索产业合作、利益共享、融合发展新机制。


(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