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4期(总第196期)->社会寄语->协会圈钱乱象何以久治不愈
协会圈钱乱象何以久治不愈
 

  审计署日前公布了2015年的第1号和第2号审计公告,审计发现,卫生计生委主管的中华医学会等33个社会组织和医管所等9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力,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17.7893亿元。
  这一情景何其熟悉。就在一年前审计署曾披露,至2013年底,卫生计生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29.75亿元。其中,中华医学会在2012年到2013年两年期间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
  近年来,部分行业及民间协会借评选、收取会员费等途径涉嫌敛财的事件,不断被曝光。以中华医学会为例,虽然它已历经审计署两次点名,但情况并没有看到任何改善。事实上,之前媒体已经对中华医学会的敛财手段进行了全面“扒粪”,有着浓厚官方背景,号称公益主导的中华医学会却通过评比达标等方式获得了巨额收益。究其原因,审计署在一年前的相关审计报告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中央部门主管的社会组织和所属单位依托行政资源不当牟利,才是其面临社会质疑和审计点名,依然我行我素的根源所在。
  中华医学会也好,其他上有“婆婆”的社会组织也好,为何难改圈钱冲动?虽然有关行业协会政企分开的改革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之中,但需要警惕的,就是某些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因为种种利益关联,形散而实不散。行业协会依然依托主管部门的各种资源借机牟利,而主管部门则对其种种乱作为袖手旁观。一旦遇到公开曝光以及审计点名,问责总是慢吞吞,凭借背后靠山,这些协会可以说无所顾忌。
  包括中华医学会在内的某些社会组织,非官非商,以所谓“市场化”名义大行收费之道,而之所以应者如云,也在于埋单者看中了其背后的行政资源。在畸形的供需关系下,中华医学会多年来乱收费不已、虽被审计署两次点名仍无收手之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针对审计署今年公布的2015年第1号和第2号审计公告,卫生计生委的回应是,相关单位已停止以卫生行政部门等名义开展活动和收费,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核算,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合理整合社会资源,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不过,总是类似的整改,并未让公众看到实效。所以,对当下协会乱象治理,必须拿出重拳,加大问责,强化审计与司法问责联动,对行业协会暴露出来的各种违规违法现象依法严惩,与此同时,这些官办协会的改革也应当加速,从而将协会从事灰色交易的手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摘自2015.01.18《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