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4期(总第196期)->公民之意->“钱去哪儿了”叩问“权该如何用”
“钱去哪儿了”叩问“权该如何用”
 

  2014年,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陆续10次播发追问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调查后的发现令人触目惊心。而相关部门的回应,不是“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就是“尚无规定和具体办法”。“钱去哪儿了?”仍欠公众一个交代。
  这些追问包括:近20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去哪儿了?民航发展基金用在了何处?住宅维修资金所用几何?涉农资金腐败问题为何频发?科研经费有多少是被真正用在科研上?关乎民生的水、电、汽油价格中,“附加费”为何多多?高速公路何以成为“印钞机”?彩票资金去哪儿了?都是存在已久,社会一直不停呼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钱去哪儿了”的系列追问,不可谓问题不尖锐。以彩票资金而言,用浙江体彩一位内部人士的话说,这是20多年来央媒首次触动这个敏感问题,“也该拿出来晒晒了”。然而,“言者谆谆”的追问,何以只是“听者藐藐”呢?
  这一方面缘于相关部门对媒体报道、公众审视的不适应。作为管理部门、执行部门,一直以来,早已习惯了质问他人,鲜有自身成为被追问对象的可能。这也印证了政府自身改革的迫切与必要。另一方面,却也与权力红利的固化有关。一定程度上,这些行政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已很难轻易撼动。
  问题看似是在讨教“钱去哪儿了”,实则却指向“权该如何用”。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能不能依法行政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并无任何讨价还价、博弈退让的空间。这本身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问”云云,说到底表明了社会公众一种普遍的不满情绪。回应这种情绪,纾解这些质疑,仅仅以“研究”、“等待”之类的拖字诀来应对,显然不行。根本之策,还在于搞好顶层设计,强化内部监管,彻底公开信息,扩大公众参与监督。
  同时,还要坚持推进改革,以改革约束权力,以改革矫正改革中出现的政府越位、缺位现象。此外,对于那些公然触碰底线、攫取公共利益的管理者,也要严肃问责。


(摘自2014.12.26《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