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4期(总第196期)->世相->沉默的异乡人
沉默的异乡人
 
◎辰 林

  接了个任务,去法院采访。第一次迈进法院,很新奇,四处打量。拿到方案后,才知这是在本地影响很大的案子。来自四川的工头和当地一个大企业签订劳资合同,但工头完成任务后,企业没按合同按时付款。工头带领一班工人堵在企业门口,连着把国道、省道都给堵了,持续好几天。工头和几个带头工人被抓,今天宣判。市里要求市属新闻部门要下大力气报道,全方位采访。当地媒体都来了。
  按方案安排,我们要采访当事人家属,要他们谈谈感受。我和另一个平媒记者对视一眼,心里默默决定跳过这一项。但电视台不行,要有画面,还要有声音。法院工作人员和家属沟通,家属面面相觑,一脸不知所措。工作人员指定了工头的女儿,一个十五六岁的学生。
  摄像机摆好,女主持人开始引导女孩:“你爸爸这样不顾公共利益,聚众堵路,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女孩的眼睛瞬间红了,她声音很小:“我爸爸没有文化,靠自己的劳动力养活一家人,钱被欠了,他没钱给工人发工资……”主持人打断了女孩:“你要说说,这种行为可取吗?”女孩声音越来越小:“我爸爸没文化,也没后台,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他只能用这种办法为自己争取权益……”话没说完,女主持一把拉开围观的我,用力把女孩拉到旁边,大声道:“你应该这样说,我父亲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妨碍公众利益,作为家属,我不赞成他的行为。”女孩呆呆的,照着说了一遍。女主持微笑地点点头,带上话筒走了。
  宣判结果,当事人因妨碍公共交通罪被判两年。宣判完,当事人扫了一眼听众席,眼圈红红的。
  还是要有画面。女主持人要当事人谈谈感受,他的声音听上去有点疲惫:“我女儿就在台下,如果能像你一样当上等人多好,我女儿却要看他爸爸被判刑,变成坏人。”当事人眼圈瞬间就红了。
  “不对。不对。不能这样说,你要说自己后悔,自己不该这样。”女主持人一点不肯放松。当事人叹了口长气:“如果我有你们本地人这样的优势,我用得着这样冲动吗?”
  回来后,看电视新闻,这对父女说的话一句没播。


(摘自2014年第23期《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