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7期(总第199期)->新闻写真->开放显活力坦诚见自信
开放显活力坦诚见自信
——河北省代表团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
 
◎刘 勇 薛兰英

  3月9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河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并对境内外媒体开放。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路透社等143家境内外新闻媒体的213名记者来到这里进行集体采访。
  16时30分,审议结束,会议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按照中国的风俗,正月都是拜年的日子。这里,我代表河北代表团全体代表,向关心支持河北的中外记者朋友们拜个晚年!长期以来,中外媒体对河北非常关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报道和广泛深入的宣传,为河北各项事业鼓劲加油,凝聚正能量。我代表河北省7300万人民,向中外媒体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周本顺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令与会记者倍感亲切。记者们纷纷举手示意,希望抢到提问机会。
  谈大气污染治理:落后排名成治理动力
  “在环境压力逐年增大的情况下,河北有什么举措应对环境治理,京津冀在协同治霾方面有什么新思路?”人民日报记者首先提问。
  “在全国每月公布的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每个月占到了6~7个,这说明我省大气污染确实较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说。排名的压力转变成了河北铁腕治霾的动力,河北省借鉴国际做法,对143个县区都设置了大气自动监测站,对空气质量后10名进行公布,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协同治理、联防联控。2014年河北省开展了环境大检查和利剑斩污行动,全省一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42.8万人次,检查企业19.8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7090家,抓获环境违法犯罪嫌疑人1726人,创下了铁腕治污的河北品牌。
  “相比2013年,河北省去年的空气质量已有了初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平均天数152天,比2013年增加23天,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大幅下降,日平均最大浓度值同比下降了23.9%。”陈国鹰说。今后河北将突出科学治霾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目前河北省已会同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制订了大气污染深入治理3年行动方案,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深入治霾的方案。今年河北还将集中力量打好控煤攻坚战,实施八大控煤工程,并组织开展全省环境大检查和利剑斩污行动,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以及环境监管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行为。
  陈国鹰坚定地说:“宁可伤筋动骨,也要实现环境的脱胎换骨,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坚决打赢环境治理的攻坚战。”
  谈京津冀协同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中央电视台记者抢到了第二个提问的机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请问对此怎样理解?2014年,河北人均公共财政收入是3351元,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六分之一,这么大的收入差距,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吗?”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用“一二三四”表述一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果。形成了一个顶层设计:在国家的组织下,各方积极参与,制定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开展了两个合作:京冀、津冀之间分别签署了若干个合作协议,开展了务实高效的交流合作;落实了“三个率先突破”:大力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领域率先突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搭建了“四个平台”:包括产业对接平台、创新平台、融资平台、服务平台。与京津成立了若干个公司,合作设立了一批基金,根据区域特点建立了合作示范区,共同推动海关、医疗、电信等政策实现统一。
  张庆伟说:“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在这个区域中,河北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两个差距一定要消除。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政策梯度差使得河北的竞争力就不强,因此,必须要通过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解决协同发展体制性的障碍性的问题。第三,把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自身必须奋发图强、奋发有为,全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张庆伟的回答充满自信。
  谈产业结构调整:减量置换 过剩产能“走出去”
  香港大公报和新华社记者关心的是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钢铁、水泥、玻璃等优质过剩产能“走出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进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坦言,钢铁大省的河北目前在治霾、转型压力下,钢铁行业面临困局。河北计划到2017年前减少6000万吨钢铁。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优化整合重组,如把钢厂从市区搬出来到沿海区域,进行整合优化,减量置换。王昌说:“河北钢铁将增加新品种,特别是高级品种,将企业的能耗降下来。”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副省长姜德果介绍,钢铁、水泥、玻璃是河北的传统支柱产业,比如钢铁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水泥占到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平板玻璃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姜德果说:“这些产能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要继续改善和优化空气质量,河北还应该减少排放的总量,压减这些过剩产能。但是继续压减确实伤筋动骨,成本巨大。”
  “对于让这些产能走出去,我们还是有很强信心的,目前河北已经有一些探索。河北钢铁收购了卢森堡德高国际贸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邢台德龙钢铁在泰国投资建设了60万吨热轧窄带钢项目,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建设100万吨水泥厂,这些项目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想让钢铁、平板玻璃走出去,作为我们转移的一个机遇,既把这些富余的产能转出去,又发展我们的装备制造,提升河北的产业水平。”姜德果说。
  姜德果表示,下一步按照总理提出的要求,河北省委省政府会进一步深入研究,用政策引导,让企业做主,政府来扶持、支持、鼓励,让一些富余优质的产能真正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为河北的产能合作闯出一条新路。
  谈京冀农业合作:河北农产品占北京市场54%
  “请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和河北在农业方面有哪些对接,取得了什么进展?”北京日报记者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答复,北京、河北已就农业合作问题达成共识,有一批北京农业企业已开始向河北转移。目前,两地共建了47个农产品基地,河北农产品在北京的市场份额由过去的45%提高到54%。
  “河北是农业大省,资源条件很好,北京现在有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以两地搞农业合作互补性很强,潜力很大。下一步,河北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加大农业合作力度。”
  赵勇介绍,两地计划共同在首都周边14个县建立高水平的农业示范区,利用首都的科技、人才和资本优势,在首都周边发展都市农业,既搞特色旅游业,又搞农产品加工业,尤其还要发展面向首都居民乡村养老、旅游等服务业,满足首都人民多层次的需求。
  赵勇表示,河北也支持北京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把现在北京的农业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河北,共同在河北建设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构建满足首都老百姓个性化需求的优质安全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包括农产品的监测体系、电商服务体系、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今后,首都的老百姓在手机上按个键,就可以很便利地购买到河北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
  “各位记者朋友对河北最关注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结构调整问题,二是大气污染问题,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河北为解决结构调整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全省已经形成了调结构、治污染的大气候,走绿色崛起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河北变美、变富、变强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周本顺的话语传递出河北绿色崛起的决心和信心。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尾声,记者们问得专业,代表们答得精彩。一问一答间,清晰勾勒出一幅河北改革发展的生动画卷。

责编:胡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