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9期(总第201期)->红叶->下乡散记
下乡散记
 
◎许少辉
  当年我们下乡所驻的涿鹿县西头堡,是大马群山支脉黄羊山脚下一座千余人的村落。一条乡级柏油路穿村而过,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伴着袅袅的炊烟,时不时有嘹亮的车笛声划过绿色的村庄上空,穿透疏疏落落的民居的罅隙,伴着相熟人们朴实的乡音,为这个曾红火热闹而今却稍显沉寂的村落注入了些许新的声息与活力。
  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集体经济发达的红旗村。村边的二层办公楼和露天剧场,虽经岁月风雨的剥蚀已显老态,但仍昭示着它曾经的辉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曾经处在潮头的村庄如今却显得落伍了,由当初的红红火火变得沉闷静谧。面对外面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纷繁的世界,这里的人们表现出来的仍然是乡下人特有的沉稳和保守。这或许就是其在经济改革大潮中步伐缓慢的缘由吧。
  但是,平和静谧也成为这个不起眼的村庄纯朴的特质。现在的西头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生活着一代代知足常乐的人们。放眼四野,到处都是郁郁葱葱、深深浅浅的绿色,植被的覆盖率非常高。绿色,是这里的主色调,浸润在绿色之中的村落、人群显得既安静祥和,又充满生机。从来来往往的人们彼此之间热情的招呼声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和睦与信任,与城市里的喧嚣嘈杂、人情淡漠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自足、知足本身就是一种本真的流露和彰显吧。
  村边的惠民渠是当地农业灌溉唯一的地上水源,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渠旁的白杨树已经有了30余圈的年轮。它们就是茅盾先生笔下描述的在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那种树!它们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和枝枝叶叶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意志恰恰象征着北方的农民,正如西头堡的父老乡亲。
  著名的桑干河就在这座村庄的近旁,如今的它,早已干涸,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裸露的河床和兀立无助的卵石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描绘的那种美丽景象——飘香的果园、质朴的果农及明朗的欢笑声、高亢嘹亮的歌声,都已无处寻觅,只能永远地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是,不必因此而懊悔、气馁,经过乡亲们的不懈努力,总有一天,丁玲笔下的情景还会重现: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了清朗的笑声。这些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么也藏不住一累累的沉重的果子。在那树丛里还留得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一样。
  这是我们的畅想,更是期盼。看着河岸两旁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林,我们相信,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