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0期(总第202期)->环球法治->日本多措并举保障手机安全
日本多措并举保障手机安全
 
◎沈红辉

  好莱坞众女星的艳照门事件轰动全球,让手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在享受高科技便利的同时,如何防范不法分子趁机而入,避免成为高科技的受害者,成为政府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智能手机在日本已经高度普及,手机安全问题也进入高发期。为应对这一新的社会问题,日本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呼吁民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并致力于打击网络犯罪。
  在日本,手机安全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流氓软件等恶意扣费问题,主要包括以免费噱头吸引用户下载色情APP或点击手机成人网站,然后强索费用。二是窃取用户位置、电话簿、使用记录等个人信息问题。
  根据东京都消费生活中心统计,恶意扣费APP受害报告案例2010年下半年为10件,2011年上半年激增至139件;2014年1月至7月,恶意扣费受害报告案例达到438件,而2013年全年为393件;2014年1月至7月东京地区恶意扣费受害金额达到约600万日元(52件)。
  此外,由于不法分子盗用账户实施欺诈案件频发,日本版微信“连我(LINE)”运营方宣布,用户必须设定个人识别码(PIN code)才能使用LINE。用户设定个人识别码后,即便账号和密码外泄,也可防止账户被窃,此前,是否设定个人识别码由用户自由选择。从LINE运营方转变方针,提出强制要求可见,“盗号”等手机安全问题已相当严重。
  随着手机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措施保护用户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内阁府官网上专设页面介绍安全使用智能手机常识,包括及时更新操作系统、下载防病毒APP等。针对智能机犯罪案件频发趋势,警视厅也在官网发布提示,提醒民众注意智能机安全问题,包括在智能机上不保存敏感信息、注意软件权限等。
  除政府部门外,一些独立行政法人、NPO(非盈利组织)等也行动起来。或是举办讲座、发布文章等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或是在网上开设信息安全教室,派遣工作人员到中小学宣传手机安全常识等。针对青少年性侵受害案件多发问题,有专家建议,青少年使用的智能机应增加过滤不良软件、网站的功能。家长也应教导孩子注意智能机安全风险。
  日本政府致力于打击手机犯罪行为,但在执法过程中,也暴露出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
  2012年,“the movie”窃取用户信息事件在日本引起震动。一款名为“the movie”的视频播放APP当年2月登录谷歌软件商店,三个月内共有9万用户下载,但造成约1183万份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外泄,最后被色情社交网站恶意使用。当年10月,日本警方逮捕了发布这款APP的5名嫌犯。
  然而,该APP在安装时会弹出“利用权限”和“读取联系人信息”两个提示界面。犯罪嫌疑人方面主张“事前提示”相当于获得用户认可,获取信息并不违法。最终东京地方检察厅决定不起诉涉事5名嫌疑人,理由是“难以认定该APP是在违背用户意向的情况下窃取信息的”,以及“没有证据显示嫌疑人从一开始就试图不正当窃取信息”。
  这一决定在日本引起争议。有人担心,“不起诉”决定可能导致类似事件频发。究竟如何规范APP合理获取用户信息,日本IT界和法律界正就这些问题开展讨论。


(摘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