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6期(总第208期)->公民之意->遏制校园暴力须让教育丰润起来
遏制校园暴力须让教育丰润起来
 
◎王石川

  一段时间以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引起人们关注。这类事件存在两个共性,一是施暴者和受害者多为未成年人;二是施暴手段残忍。施暴者不仅使对方承受皮肉之苦,还习惯于炫耀“战果”,仿佛对方越痛苦就越有快感。这种病态的行为,尤其值得反思。
  小小年纪,为何一身戾气?本该亲密无间,何以拳脚相加?没有谁天生是恶人,那些未成年施暴者不可能一开始就贪恋暴力,他们的过错,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有关,也与监护人的责任缺失有关。依法处理违法行为,遏制学校“小霸王”的气焰,还校园一片安宁,是迫切的治理课题。
  校园暴力,是法治问题,更是教育问题。一项调查显示,施暴少年中,不少曾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亲情抚慰,享受不到家庭温暖,他们人生观最需要正确塑造的时候,却没有人及时扶一把,他们的人生轨道偏离了,没有人及时矫正。于是他们便如荒草野蛮生长,甚至误入歧途。
  家庭教育匮乏的同时,学校教育也没有跟得上。一些学校与学生家长存在沟通盲区,或者交流不畅,导致孩子学坏了也未被发现。有的学校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精神塑造,甚至出现一种怪状:放弃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任其荒芜。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张白纸,不涂抹上美景,白纸就可能被乌七八糟的东西玷污。
  有学者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十几岁少年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情绪不稳定,心理上不够成熟,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别人认同。越是如此,越应该花大力气涵养他们的人格与心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青少年自己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助力。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用真善美涵养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用科学的教育培育健全人格,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土壤。

(摘自2015.06.23《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