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0月26日,明治维新后曾四任首相、时任日本枢密院院长的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遭枪击身亡,枪声震惊了世界。行刺者是韩国人,名叫安重根,时年30岁。 断指同盟 安重根出身朝鲜名门,在他的青年时代,朝鲜被日本逐步蚕食、奴役。目睹家国沦丧,安重根遂投身朝鲜救国运动。 彼时的朝鲜,已经改名为“大韩帝国”,在日本侵略下国势衰微。不甘屈辱的韩国爱国者掀起了风起云涌的韩国独立救国运动,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打压下,屡屡受挫。 1909年1月,安重根来到俄国的下里地区,把曾在义兵队伍中共事的11位战友聚集到一起,组成了一个“断指同盟”。 断指,历来是韩国仁人志士激烈的明志方式。12名韩国爱国者,将自己左手无名指的第一指节砍断。他们将鲜血集中在一个碗中,安重根蘸着鲜血,在一面太极旗上,用汉字写下“大韩独立”4个大字。安重根在仪式结束后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诸位等着瞧吧,不出三年,我一定叫伊藤博文这老贼死在我的枪下。” 寻找时机 当时的伊藤博文正任韩国统监,相当于西方列强设在殖民地的总督。也正是这个身份,让伊藤成了韩国爱国者最为仇视的日本人。 就在1909年年初,伊藤“扈从”韩皇“行幸”。安重根秘密潜回韩国寻找行刺的机会。但因“器械未曾备齐,卫兵也多”,安重根没能动手。 没过多久,伊藤卸任韩国统监,返回日本。安重根想去日本,但几乎是无法成行的。 获知伊藤的哈尔滨之行后,安重根当即决定前往中国举事。 10月22日晚,安重根到达哈尔滨。他在当地的《远东报》上得知:“前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将乘坐专列,于25日下午从宽城子(今长春)站出发前往哈尔滨。”这条线路的正常运营时间是10小时40分,以此推算,伊藤到达哈尔滨的时间应该是26日9时左右。 哈尔滨的枪声 26日清晨7时左右,安重根将手枪装上七颗子弹,来到了哈尔滨火车站。 为了迎接伊藤,俄国军队加强了哈尔滨站的安保措施,对进站的欧洲人和中国人要查看通行证,但是对日本侨民一律放行。由于韩国人和日本人在俄国士兵眼中无从分辨,安重根顺利地进入了候车室。 9时左右,伊藤的专列缓缓驶入,月台上开始欢声雷动,安重根此时来到了欢迎队伍的第二排。当伊藤走到安重根跟前,距他只有四五米时,最前排负责警戒的士兵举枪敬礼。安重根从第二排跳了出来,从敬礼的士兵中间,瞄准伊藤的要害处,连发三枪。伊藤中枪倒地,安重根并无十成把握此人就是伊藤,于是又对着“一群日本人中走在最前面的身材高大者”,再发三枪。 安重根后来射出的三枪,中弹者是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川上俊彦、伊藤随行秘书森泰二郎和南满铁路理事田中清次,他们都无性命之虞。 伊藤所中的三枪命中了左肺、左腰和腹部,随行者们将他转移到了卧铺车厢抢救,因为内脏大量出血,随行的医生已是回天乏术。 完成射击之后,安重根扔掉手枪,慨然就缚。 “哑巴讲演、聋子旁听” 26日晚间,俄国宪兵官员将安重根“引渡”到了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1910年2月7日,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刑事法庭公开审判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一案。在这个“审判官、检察官、律师、旁听者”都是日本人的法庭上,安重根知道,他的任何回应都将如“哑巴讲演、聋子旁听”。 日本政府为了在对韩国政策上不受舆论攻讦,竭力淡化刺杀的政治色彩,将其定性为凶杀案,也据此宣判了安重根死刑。虽然给了5日的上诉权,但安重根只说了对死刑判决不服的理由,并没有上诉。他只对法庭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把刑期推迟一个多月”,以完成他的写作计划。在这段时间里,他写就了自传《安应七历史》。 3月26日,安重根被押赴旅顺监狱的绞刑室中执行死刑,年仅31岁。 安重根临刑前留下遗言,要求把自己的遗骨埋在哈尔滨公园旁,等祖国恢复主权后返葬故国。但日本并没有按照常理把他的遗体交给其亲属,而是将其埋在监狱后山,并消除了埋葬痕迹,具体地点至今成谜。
(摘自《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