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8期(总第210期)->法治故事->白俄将军的上海抗战传奇
白俄将军的上海抗战传奇
 
◎吴健

  在历史档案里,参与中国抗日运动的国际友人中,有些人的身份颇有些奇特,他们奔走异乡,曾经辗转于军阀之间,但当历史的正义需要他们站到中国人民一边时,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了。
  本文要讲述的是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流亡中国的白俄将军两度参加淞沪抗战,并在上海沦陷日寇后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并最终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的名字叫因诺肯季•谢尔盖耶维奇•姆拉奇科夫斯基。
  转战中国
  姆拉奇科夫斯基生于沙俄军人世家,年轻时参加反苏维埃战争,因作战失败于1920年流亡中国东北,在著名的中东铁路沿线摆水果摊(以卖柠檬为主)谋生,但他过得并不如意,崇尚军旅的姆拉奇科夫斯基后来回忆说:“我并不适合和平生活,我厌倦了这种窒息的生活。”
  机会很快就来了,上世纪20年代正值中国内战频仍,与红白阵线分明的俄国内战不同,此时的中国内战完全在各个带有封建气息的北洋军阀之间展开,这些军阀大多出身土匪和强盗,背后都有外国势力支持,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马仔”张宗昌,他们基本控制了东北各省。然而靠土匪起家的张作霖与张宗昌的军队起初敌不过直系军阀曹琨、吴佩孚的部队,后者依靠英美的支持,再加上基本是当年袁世凯留下的清朝北洋军嫡系的班底,因此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优胜一筹,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几乎粉碎了二张的部队。
  败出山海关后,张作霖与张宗昌大力扩军备战,为了尽快提高部队战斗力,他们想到流亡满洲和华北的无数白俄,这些人都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在与苏俄红军的血战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招募后即可投入战斗。于是,张作霖与张宗昌的部队中迅速出现一系列“俄国军团”,其中名气最大的是白俄将军聂恰耶夫少将领导的1500人军团,正是通过聂恰耶夫的引见,姆拉奇科夫斯基也加入这支雇佣兵队伍,成为一名炮兵连长(中文档案称“马来见”)。在1924年秋爆发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当张作霖指挥的奉军被吴佩孚指挥的直军堵在山海关之际,张宗昌一马当先,率白俄雇佣兵猛攻直军侧翼的第9师阵地,姆拉奇科夫斯基所指挥的白俄炮兵连摧毁了直军利用古长城构筑的坚固工事,一举突破长城要塞冷口,张宗昌的部队得以进兵泺县,切断直军后路,致吴佩孚首尾不能相顾,全线败退,再加吴佩孚的部下冯玉祥发动北京兵变,直军一败涂地,张作霖与张宗昌耀武扬威地开进北京城,成为中国北方的新主宰,姆拉奇科夫斯基也被提拔为少将。
  可二张的美好时光并不长,得到苏联大力支持的广东国民政府军在1926年7月誓师北伐,面对这支组织有序、装备先进的正规军,白俄官兵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1928年底,包括姆拉奇科夫斯基在内的数千白俄军人都向国民政府投降,他自己则移居上海。
初露锋芒
  正如一位名人说过的:“哪怕你对战争毫不在意,但战争早已对你情有独钟。”久经战阵的姆拉奇科夫斯基没有赋闲多长时间,就被蒋介石看中任用,虽然他的军衔被降至上校,但却被委以国民政府中央炮兵学校校长的重任。
  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开始不断蚕食中国,并在1932年1月28日开始围攻上海,随后爆发一系列战斗。中国第19路军与“不抵抗”的中国东北军不同,这次日军没能那么迅速地占领上海,中国第19路军顽强抵抗,而姆拉奇科夫斯基也参与其中,在他的指挥下,中国装甲列车部队在阻击日军方面发挥了异常特殊的作用。
  据日本《历史群像》记载,在1月30日的战斗中,由于天气不佳,日军飞机无法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持,而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英国造罗•罗M25装甲车的火力无法与中国军队的装甲列车对抗,按照日军回忆,“30日凌晨2时30分,前线双方发生战斗,起初用机枪对射。5时30分左右,中国装甲列车在北站停车场附近出现,用野炮朝我军阵地进行猛烈的炮击,并持续了一个上午,我军横滨路、宝兴路等前线阵地中弹数十发,敌装甲列车更向我纵深展开炮击。晨7时40分,我乍浦路后方阵地连中三弹,其中一弹击中本愿寺据点前,一名为我方工作的中国人当即被炸死。9时左右,海兵队(即日本海军陆战队)本部被敌击中,建筑本身仅受轻伤,但死伤十余人……”
  受到胜利的鼓舞,中国装甲列车继续向日军后方开炮,连续击中日军几个重要据点。中午12时40分,北四川路上的奥迪安夜总会中弹起火,并迅速在日军控制区蔓延,日军前线部队被迫向北四川路撤退。这一天,第19路军不但收复了前一天日军在闸北占领的全部阵地,而且兵锋直指日本海军陆战队总部,大有将日军赶下黄浦江的势头。可惜的是,当晚日本援军赶到,战场局势迅速发生了改变。
  “1·28事变”最终以中日两国签署停战协定告终,原因是双方都没有做好大规模战争的准备。此后,国民政府大力整军备战,尤其是加强上海和苏南方向的防务,在此期间,姆拉奇科夫斯基积极参与了中国装甲列车部队的组建工作,他们被证明在后来阻击日军入侵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幻影”成功
  1937年8月13日,日军再度入侵上海,他们又遇到给自己带来巨大麻烦的中国装甲列车,它们大多由姆拉奇科夫斯基挑选的白俄军官指挥。值得一提的是,姆拉奇科夫斯基本人就亲自指挥了一趟装甲列车,全车都由上海本地的白俄青年驾驶,因其神出鬼没踪迹不定,且一般在晚上出动,所以这辆列车在上海的外国人圈子里被戏称为“幻影”,意在彰显其神出鬼没、来去无踪的特性。“幻影”列车上安装有几门威力强大的舰载加农炮,对日军构成了严重威胁。白天,当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机掌握制空权时,“幻影”就藏在飞机无法轰炸的隧洞里,而到了晚上,“幻影”列车就开到上海北站附近,向日军的阵地、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倾泻炮弹。“幻影”装甲列车的炮火给日军造成很大损失,中国军队的士气也为之高涨。据目击者回忆,由于“幻影”装甲列车的火力胜过日军普通武器,因此在日机因天气因素而无法起飞的情况下,淞沪战场上一度出现日军被中国装甲列车炮火压制得抬不起头,狼狈逃窜的场面。
  被激怒了的日本人想尽办法要摧毁“幻影”列车。日军飞机无数次地进行搜索,但却无法锁定它的隐藏地,于是,他们只好狂轰滥炸北站和附近的铁路,将那里炸得千疮百孔,如同月球表面一样。然而到了晚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纷纷拿着工具赶到受损的铁路边,他们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拆卸未爆弹、填埋弹坑、铺设新铁轨和枕木等一系列动作,直至完全把铁路修好,然后“幻影”就会继续上演教训日寇的好戏。
  当时的上海报纸也曾报道姆拉奇科夫斯基与其指挥的装甲列车,不过,上海媒体并没有明确写出姆拉奇科夫斯基的真实姓名,而是以“X上校”指代,并称“他是一位前帝俄军官,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姆拉奇科夫斯基指挥的装甲列车给日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有效阻挡了日军入侵上海的步伐。日军直到11月底才勉强占领了上海,这离他们当初宣称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差得很远。
  何以埋没?
  上海沦陷后,姆拉奇科夫斯基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下来转入地下工作。他亲自领导国民党驻上海情报网络,向后方提供大量价值连城的情报,主要涉及日军编制与兵力部署情况。每天有大量情报从上海的大街小巷汇集到姆拉奇科夫斯基那里,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一个名叫梁华(音)的上海小姑娘成了姆拉奇科夫斯基的助手,同时负责发报工作,通过无线电台将加密情报发送至国民党军统重庆总部。顺便提一下,这个姑娘是姆拉奇科夫斯基于1932年领养的,她是个孤儿,父母都在日本人侵略期间遇害了,姆拉奇科夫斯基在浪迹大街的难童中把她捡回家,后来送她上了圣约翰大学,梁华的数学很好,如果不是日军入侵,她很可能会成为一名女工程师。
  对于姆拉奇科夫斯基情报网的存在,当时上海日本特高课情报机构已有所察觉,但他们只了解到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里有一部由白俄运作、为中国军队服务的电台。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特别指示手下:最好活捉这名潜伏上海的白俄间谍,然后送到他的办公室来。
  1940年底,因为情报成绩显著,姆拉奇科夫斯基再次成为一名中国少将,在军统秘密文件中,姆拉奇科夫斯基的代号是“X将军”。然而他的情报网因为发报过于密集,结果被日伪特工盯上,特别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最终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并开始大肆搜捕租界内的“中方情报人员”,而在这之前,位于租界的姆拉奇科夫斯基情报网能非常安全地运行。平安夜的前一天晚上,日本宪兵闯入姆拉奇科夫斯基公寓的大门,姆拉奇科夫斯基似乎预知到危险来临,就在日本宪兵包围其寓所前不久,他向大后方发出一封诀别电报,在电文里,姆拉奇科夫斯基称:“他们是抓不住我的。”他还要求梁华立刻离开险地,但这位女战士却选择留下。
  最终,破门而入的日军看到的是一堆秘密文件焚烧后的灰烬和两具尸体——姆拉奇科夫斯基和养女互相开枪对射自尽。
  直到今天,这段历史仍不为人知。原苏联情报员亚历山大•科尔帕基迪在1994年接受《真理报》采访时指出,姆拉奇科夫斯基实际为两个祖国献出宝贵生命,一个是收留他的中国,一个是养育他的俄罗斯,因为上世纪30年代日本与希特勒德国结成侵略轴心,姆拉奇科夫斯基与日本人作战,就是在保卫中国、保卫苏联,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姆拉奇科夫斯基的英雄事迹都是毋庸置疑的!仅此一点,他就值得被人铭记。


(摘自2014.09.14《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