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3期(总第205期)->历史与人物->《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下)
《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下)
 
◎关玉生
我们研读历史上的武则天,恐怕会悟出这么一个道理,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一个性格强悍的统治者可以让整个国家轻而易举的屈服于自己的个性之下。有绝对的权力,才会有绝对的为所欲为。封建社会所呈现的“皇帝的个性往往就是朝政的个性,皇帝的腐败往往就是朝政的腐败”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既是皇帝个人的悲哀,更是一种制度的悲哀。
  第四,果敢聪敏治国有方,但又钟情于“权谲小数”。《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既是一个聪明人,又是一个治国有方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她的聪敏,治国理政有方,不但她的老公唐高宗李治难以望其项背,就是其他许多男皇帝也难以与之相比。对此,《资治通鉴》写道:高宗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因“凤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平起平坐)也。”(《资治通鉴》,第14卷第6322页)
  《资治通鉴》还记载: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太后为收天下心,“对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耙子)推侍御史,盌(碗)脱校书郎。”但是,“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世英贤亦竟为之用。”(同上,第14卷第6478页)这段史料告诉人们:太后滥官以收取天下心,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她敢玩,而且又玩得恰到好处,却不能不使人叹服。《资治通鉴》之所以把武则天的这种做法如实写进书中,并有批评,有褒扬,其初衷恐怕也是在于肯定她这方面的才能。
  《资治通鉴》记录的武则天治国理政的事例中,还不乏仁心仁术。太后大兴告密之风期间,“右拾遗张德,生男三日,私杀羊会同僚,补阙杜肃怀藏肉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对仗,谓德曰:‘闻卿生男,甚喜。’德拜谢。太后曰:‘何从得肉?’德叩头服罪。太后曰:‘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出肃表示之。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同上,第14卷第6482页)从这一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武则天对朝臣中存在的“吃了人家的再去告人家”这种现象是鄙视的,对“卖友求荣”的丑恶也是反感的。他不希望把朝臣搞的人人自危,她希望朝臣中有一个人人诚实相待的政风。她有意给告密者杜肃弄难看就是想提倡一种好的政风。
  再一件事:“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同上,第14卷第6541页)这一史料同样说明,武则天之所以把娄师德荐狄仁杰的事告诉狄仁杰,意在缓和二人的关系,增强二人的团结。这对在朝廷中树立好的政风都是有正能量的。
  至于武则天玩“权谲小数”(玩弄权术),《资治通鉴》也有如实的记录。比如上面提到的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巴州杀太子李贤之事,本是武则天的指使,武则天为障人耳目,“乃归罪于丘神勣”,并“举哀于洛阳显福门,贬神勣为垒州刺史”。并“追封贤为雍王”。待事情稍微平静,旋又“恢复神勣左金吾将军”职务。
  《资治通鉴》还记录一件事:徐敬业扬州起兵后,太后问计于宰相裴炎,要裴炎如实道来。裴炎对曰:“皇帝年长,故竖子得以为辞,若太后返政, 则不讨自平矣。”就因为裴炎说了“要武后把权力交给李家”的实话,于是“收炎下狱”,斩炎于洛阳都亭。(同上第14卷第6427页)
  研究《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你会发现,则天对“欲除之而后快”之人往往采取如下权数:即“阴令人先窥其隙,然后发之,然后嫁祸于人,然后再平反之”。其手段之高明之阴险由此可见一斑。
  第五,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纳男妾”的女皇。对于武则天的“内修不正”,《资治通鉴》也如此道来。
  “尚乘奉御张易之,行成之族孙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兄弟皆得幸于太后,常傅朱粉,衣锦繍。昌宗累迁散骑常侍,易之为司卫少卿……武承嗣、三思(则天侄)、懿宗、宗楚客、晋卿皆侯易之门庭,争执鞭辔,谓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同上,第14卷第6514页)
  除则天爱女太平公主荐的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外,“太后又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内供奉”,致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人主动报名“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太后的“好淫”及其影响由此可见。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同上,第14卷第6556页)永泰公主死时年仅十九岁。前几年,陕西考古工作队在乾陵发掘的永泰公主墓,墓主人即是被武则天鞭杀的那位永泰公主。
  武则天纳“男妾”于后宫,伤风败俗还倒其次,这批男妾恃宠用事,干预朝政,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王”发动复唐革命,武则天男妾张昌宗、张易之等皆被斩之。则天被迫把权力交给了时为太子的李显,是为唐中宗,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唐中宗时代,同时宣告了武则天时代的结束。则天于同年的十一月,“病逝于洛阳的上阳宫,年八十二岁”。
  临终前的武则天,感情无疑是复杂的。她在病榻上会想到很多很多。她想到了即位中宫时对故王皇后、故萧淑妃的迫害;想到了因提谏言而被她追杀处死的唐太宗临终前的顾命大臣褚遂良及他的两个儿子;更会想到篡唐为周这件事的是是非非……她的这种复杂的感情在她临终前留下的遗嘱中得到了体现。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临终,“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指故王皇后、故萧淑妃)及褚遂良、韩瑷、柳奭亲戚皆赦之。”(同上第14卷第6596页)这一“遗制”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一,武则天临终前经过艰难抉择否定了篡唐为周这件事,也否决了她大周皇帝的身份,重新回归到了她作为“老李家”儿媳妇的位置。所谓“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也;二,对被其折磨致死的故王皇后、故萧淑妃及其被流放嶺南的亲属似有内疚,因为,“遗制”中专门提到了特赦他们被流放的家属;三,褚遂良、韩瑷因谏言死,柳奭因是王皇后的亲戚死,他的子女均被流放。对此,武则天也表示了忏悔,他们的亲戚也一并在被特赦之列。
  第六,关于“无字碑”之谜。坐落在陕西乾县乾陵前的“无字碑”,千百年来,人们给予了各种猜测。一种通行的说法是“无字碑之所以无字,是武则天有意谦虚,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我认为,此说缺乏史料依据。《资治通鉴》虽然没有直接涉及“无字碑”之事,但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我认为,“无字碑”之所以无字,至少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作为“颂圣”的碑文没法写。比如,碑文是称呼武则天为大周皇帝呢?还是称呼她为高宗皇后呢?称呼她为大周皇帝,她有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已不是皇帝。称呼她为皇后,她又实实在在当了15年(690-705)的大周皇帝。这15年的历史怎么说,又怎么算。真可谓是“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也。二是作为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对这位母亲持何种态度对碑是“有字”还是“无字”至为关键。史料证明,李显是被武则天屡屡迫害的一个人。他虽然没有像大哥李弘、二哥李贤(章怀太子)那样丢掉性命,但生活得也极为艰辛。高宗死后,他即皇帝位,但仅两个月,因想任命老丈人韦玄贞(韦后父)为侍中,时为宰相的裴炎不同意,中宗大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乎!”就是这么一句赌气的话,裴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即把中宗“废为庐陵王”,一去就是22年。而且这22年是在极度惶恐中度过的。“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中宗有如此的经历,子女遭遇更惨。如上面所说,长子重润和其妹永泰公主因“窃议张昌宗与武后私密事”,被武则天闻之,二人均被鞭杀,永泰公主死时年仅19岁。中宗耳闻目睹了母亲太多残忍和不雅……这样的生活阅历,想让中宗积极主动地去歌颂母亲的所谓功德,并刻石以记之,恐怕很难。另外还有中宗第二次即位的五年间,宫廷政变没停。先是武三思和复唐革命中的“五王”的血腥争斗;继而太子李重俊因不满武三思父子及韦后等人的欺侮“发羽林军三百诛杀武三思父子”,后兵败被杀;三是中宗妹太平公主和中宗爱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互相攻讦谮毁,致内外亲贵多不辑睦,积怨甚深,上深患之”;四是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仿则天故事,自为皇太女,乃相互合谋,于中宗食饼中下毒,毒死中宗。这些烦心事一波接一波,且都充满着血腥味。中宗到被毒死都没时间去思考立碑之事也是很自然的。
  综合以上原因,我认为“无字碑”之所以无字,其原因:一,无法刻;二,不想刻;三,无暇刻。三种原因可能有一种是主要的,也可能三种兼而有之。说“武则天谦虚,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太过想当然,缺乏史料支撑。
以上就是笔者从《资治通鉴》中看到的历史上的那位武则天。
  《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和影视剧的武则天不同的是,她没有“戏说”的成分,所有的史料都经过了司马光等人的认真严肃地考证。因此,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我们研读历史上的武则天,恐怕会悟出这么一个道理,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一个性格强悍的统治者可以让整个国家轻而易举的屈服于自己的个性之下。有绝对的权力,才会有绝对的为所欲为。封建社会所呈现的“皇帝的个性往往就是朝政的个性,皇帝的腐败往往就是朝政的腐败”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既是皇帝个人的悲哀,更是一种制度的悲哀。
  我们说,中国人的奴性、劣根性之所以为鲁迅等人所诟病,盖出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的熏染。在一个“让你哭就不能笑,让你笑就不能哭”的社会,人们要生成健全的人格是非常困难的。
  《资治通鉴》这部书是由北宋司马光奉敕编撰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上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开始,下至北宋立国为止,记1360年史事。该书耗时十九年,其用功之勤、考证之细,堪称我国史籍编撰的典范。特别是分工唐史部分的范祖禹,是北宋著名的唐史专家,专精李唐一代。他在协助司马光编撰《通鉴》之前,就已自撰成了《唐鉴》一书。经他主持编撰的《唐纪》,史料的可信度显得更高。
  正因为该书有极高的声誉,所以受到了毛泽东等的高度喜爱,毛泽东一生爱读《资治通鉴》,据他自己讲,读了十遍之多。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根据自己对《资治通鉴》的研究学习,把该书中的武则天写出来,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武则天,因为水平有限,倘能给人提供一个参考,我的愿望也就达到了。(完)
责编:王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