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9期(总第211期)->法治锐评->多“扯袖子”才能少“戴铐子”
多“扯袖子”才能少“戴铐子”
 
◎沈小平
  针对一些地方日常对干部不管不问、疏于监督,致使少数干部由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的现象,一位领导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平时对干部经常“扯袖子”,就能有效防止“戴铐子”。话语虽然朴素平实,却道出了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对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
  《鹖冠子》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个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又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根,让人不发病、不得病,因此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所以名气响遍全国。这个故事说明了良医“不知已病治未病”的深刻道理。
  古人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无病早防,无患早防。超前一步,常治无病之病,常治无患之患。这里的“治”讲的就是防。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干部的管理监督。多教育、多提醒、多打招呼,对干部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小毛病“小题大做”、抓住不放、防微杜渐,对一些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就能防止小毛病发展大错误,有效避免 “亚健康”恶化成“不健康”后再去动手术。
  一些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脱离监督、缺少监督,等到了被判刑、进监狱那一刻,追悔莫及。有的人甚至反过来怪组织上没有及时提个醒、打个招呼,使自己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这里虽有自我开脱之嫌,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组织上疏于管理、疏于监督的问题。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小错不断,大错就不远了,违纪违规发展下去就是违法;贪小不解决,就会贪大,贪大了就会被抓起来。不良倾向得不到及时纠正,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不仅使干部个人身败名裂,而且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关键是强化监督。多“扯袖子”,就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有一个问题值得干部管理部门注意,就是不考察不去了解干部、不调整很少与干部谈话、不出大问题不严厉批评处理干部。“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注意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严格要求,把常扯袖子、勤打招呼机制化、常态化,主动打听“张家长、李家短”,对干部身上一些刚刚露头、蛛丝马迹的小问题,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让他们红红脸、出出汗、醒醒脑、甚至流流泪,这是党组织对干部最真切的关心爱护。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
  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他们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情况,对干部亲属圈、朋友圈、同学圈等方面的情况,群众可能比组织上了解更多。群众是最强大的监督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干部身上不良风气“潜伏”再深也能发现,“马甲”再多也能识辨。多“扯袖子”,把干部管理监督做到位,除了组织监督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让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一起发力。这就要畅通来信来电、网络举报渠道,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探照灯,充分运用群众监督成果加强日常监督,促使干部习惯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下工作和生活。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他律代替不了自律。组织上对干部“扯袖子”能不能有效杜绝“戴铐子”,关键是要接受监督的思想和行动自觉。领导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敬畏人民,敬畏权力的神圣性,敬畏法纪,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篱笆墙”“防波堤”, 才能把监督作为“防火墙”、“杀毒软件”,视监督为成长进步的保障,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坚守理智、道德乃至党纪国法的防线。
责编:白玲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