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9期(总第211期)->随笔杂谈->只有简单,才会永恒
只有简单,才会永恒
 
◎关玉生
人生在世,不要企求无所不有,也不要企求无所不能。所谓的美色也好,金钱也好,位子也好,都是享受,但又都是负担。人的欲望这东西,不满足时是痛苦,满足了以后也许更痛苦。
  人世间活得逍遥的人,一定是活得简单的人;人世间活得很累的人,也一定是活得复杂的人。何以见得?盖因为简单静对的只是自我的世界,不复杂,不复杂的生活才会快乐。而复杂则不然,人生活一复杂就会心重气沉,就会因在各种复杂间周旋而疲惫不堪。
  想当年,唐玄宗本来过得好好的,作为皇帝,后宫什么样的美人没有?足够享用的了。然而,他非要追求复杂,居然把自己的儿媳杨玉环弄到了身边。娶自己的儿媳做妃子,且不说作为寿王的儿子作何感想,也不说为皇子再娶妻有多麻烦,单是唐玄宗和杨玉环这两人演出的缠绵剧就已够销魂的了。这两人既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浪漫,又有所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西逃蜀地,护驾军士在经过兴平县的马嵬坡造了反,唐玄宗和杨玉环这一对情人,一个被缢死,草草埋葬于道周,一个则在诚惶诚恐中逃到了蜀地。一年之后,两京(洛阳和长安)平定,唐玄宗(时为太上皇)大驾返回,队伍又经过马嵬坡,玄宗让发玉环坟茔,见“尸骨已化,唯香囊完好”,他睹物思旧,感伤至极,“到此踌躇不肯去”。好不容易回到宫中,映出眼帘的又是“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的悲凉和萧煞。加之宦官李辅国和肃宗皇后张良娣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不让玄宗在心仪的兴庆宫居住(兴庆宫又称南内,玄宗为藩王时所居),非让他去他不愿去的西内(即太极宫,唐以大明宫为东内,太极宫为西内,兴庆宫为南内)居住,并把他的亲信如高力士等人或发配或致仕。
  玄宗晚年很快老去,全来自他心境的悲凉。一方面,他因没保护住心爱的杨贵妃,致其在马嵬坡悲惨的死去,心里备受煎熬;另一方面,回宫后又受张良娣和李辅国的处处刁难而过得十分不痛快。“上皇日以不怿,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也就是说,时为太上皇的玄宗因心情不愉快,不吃荤,亦不吃粮,渐渐生了病。宝应二年(762年)十月,玄宗回京后四年有余,孑身一人在西内宫中死去,享年78岁。
  玄宗晚年的命运是悲惨的,而这种悲惨的命运说到底又是玄宗自己酿成的。倘若玄宗安于过平坦而简单的生活(作为皇帝,所谓简单的生活只是相对而言),不那么追求复杂,那么,作为儿媳的杨玉环就不可能进入他的视线,没有杨玉环的出现,自然他的族兄杨国忠,二姐虢国夫人就难以发迹,没有杨国忠等的发迹,“安史之乱”就有可能晚爆发或者不爆发,没有安史之乱的爆发,自然玄宗的出逃,无奈让皇帝位予肃宗,以及晚年不幸的问题等就都无从谈起。何以如此说,皆因为杨国忠是事件的直接责任者或说是点火者。史料记载,安禄山因唐玄宗待己厚原来并没有想立即反,想等到唐玄宗晏驾以后再反,可杨国忠为争宠,一再在玄宗面前鼓噪安禄山有反相(杨国忠是第一个提出安禄山要反的人),事情传到安禄山耳中,安禄山早已怏怏。加之“安史之乱”爆发前,玄宗想任命安禄山为宰相,征求时为宰相的杨国忠的意见,杨国忠以安禄山胡人、老粗,任命为宰相会引人笑话为由坚决不同意,玄宗于是放弃了这项任命。此项绝密不想被一个叫张垍的草制人透出,安禄山于是大怒,以“讨杨国忠为名”反于范阳(今北京)。由此看来,说“没有杨国忠,安史之乱就有可能晚爆发或不爆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史料作为支撑。
  不用讲过多事例,仅唐玄宗这一史实就足以证明:人生在世,不要企求无所不有,也不要企求无所不能。所谓的美色也好,金钱也好,位子也好,都是享受,但又都是负担。人的欲望这东西,不满足时是痛苦,满足了以后也许更痛苦。想当年,唐玄宗因杨玉环得到了所谓的“幸福”,更因杨玉环而吃足了苦头。倒是那些简单平常的日子会更有滋味而且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