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9期(总第211期)->历史与人物->古代官场的圈子文化
古代官场的圈子文化
 
◎杨治钊
  在封建社会官场中,大官有圈子,中官有圈子,小官亦有圈子,可谓有官必有圈子,圈子与圈子之间相互交叉,构成了封建时代独特的官场圈子文化。这些圈子文化是如何构成的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连宗、拜把和拜门等,拉帮结派,逐步形成了官僚既得利益圈子。
  一、连宗
  所谓连宗,顾名思义,就是彼祖宗与此祖宗相连起来。比如在官场上有两个人,彼此从来都不认识,相隔两三千里路,风马牛不相及,更谈不上血缘关系,偶然相识但因为同姓,就套近乎说什么,五百年前是一家,一笔写不出两个姓字,被认作同宗或本家,就被扯上连宗瓜葛与亲戚关系了。
  之所以连宗,是因为相互勾结,彼此利用,连结成为利益共同体。俗话说“朝内有人好做官”。那些官微势力小的,寻找后台与靠山,趋炎附势,希望得庇护与关照,有了保护伞,不仅升官有望,且可放胆当官。作威作福,狐假虎威,欺男霸女,巧取豪夺,贪污受贿,鱼肉乡邻,不会被查处。视民如粪土,把百姓当猪狗,人民奈何不得,不少官员向上看,而不是盯着群众,就是官官相护的结果。
  那些官大有势力的,亦盼望连宗。高处不胜寒,居高位者不接地气,需要心腹之人,跑跑腿,办办事。若关键之事交给圈子之外的人去办呢,那是很不放心的。更是为了壮大门庭,多一门本家,争权夺利,就多一份力量,保荣华富贵。以至于说,谁会来事,会揣摩,会讨好,以及拍马屁,当肚子里的蛔虫,实现其心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忠心不二,上司的心里肯定有数,不会亏待下属,对那些潜心奉承之人,自然会受到提拔重用。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记叙贾雨村进京考取功名,中了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污徇私被革职,到林海如家做家塾先生,当了林黛玉的老师。而林黛玉的舅舅叫贾政,时任朝廷工部员外郎,工部是清朝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员外郎是副职,所以贾政的官职就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副部长。贾政之女元春亦是贵妃,贾政就成了当朝国丈,凭空给贾家增添了一股威势。
  政客贾雨村很善于投机钻营,要想咸鱼翻身,重返官场复职,必须得依靠更大的权势。打听到贾政那么有势力,不利用实在可惜了。于是,便借用学生林黛玉的关系,在林海如的推荐下,贾雨村到了京师,因为是同姓,拿着宗侄之帖,去拜见贾政,自然受到亲切接见。与贾政连了宗,贾雨村成了林黛玉之表兄,亦成了贾政之子贾宝玉之族兄。有了贾政这个靠山,贾雨村在官场上飞黄腾达就不愁了,果然很快谋补了应天府的缺职。
  二、拜把
  在古代官场中,同姓不同家谱,可以连宗,但不同姓的,怎么结交呢?那就是拜门。异姓兄弟,不管山南海北,义结金兰,俗称结义兄弟、把兄弟。
  兄弟拜把子,还要举行一种仪式,或对着天地,或对着刘关张之像,喝血酒,焚香磕头,交换盟帖。这种盟帖,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外写金兰之谱,内写异姓兄弟之结拜,不愿同生,唯愿同死,注明姓名、籍贯、年龄、生辰八字、官职、出身,落款结拜日期,并盖章签字或按指纹。在祭祀完彼此祖先后,互相交换此帖,然后就以兄弟相称。
  义结金兰,结拜兄弟,习俗很古老,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据《易•系辞》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是史上兄弟结拜的最早记载。从战国之后,经历了不同朝代,无论是市井的百姓,还是衙门的官场,皆盛行兄弟结拜。宋代《太平御览》引《吴录》云:“张温英才瑰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结金兰之好焉。”吴国将领张温,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结拜兄弟,以此拉近关系,终于使蜀吴,摒弃前嫌,重新结盟。一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史《竹林七贤传》曰:“山涛与阮籍、嵇康皆一面契若金兰。”明代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拉拢圈子的典型代表,不少官场之人对此津津乐道。施耐庵所写《水浒传》描叙的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个个讲义气,缔结为异姓兄弟,使得封建时代官场圈子文化更加繁荣,推波助澜,结拜之风盛行。
  与连宗一样,拜把之目的,亦是以势相结,相互利用,正如清朝李海观所写的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记叙的那样:“如今世上结拜的朋友,官场不过是势利讲究,民间不过是酒肉取齐。”在结交盟帖上,虽然写就“不同生、愿同死”等誓言,然则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在古代,封建官僚非常讲究等级,若昔日之结拜兄弟,其中之人有朝一日高升了,成了上司与部属之关系,那么作为下属的,就必须将盟帖交还,俩人不再称兄道弟,见面只能行官礼。晚清遣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描写了清代官场拜把兄弟缴帖之陋习,揭露了拜把子在官场中的虚伪本质,深刻地批判了这种庸俗丑陋的社会风气。
  三、拜门
  所谓拜门,就是投拜并巴结有名望、有权势之人为师。这实质上与拜把及连宗差不多,是一种依附攀援、拉拢关系、搞小圈子的重要手段。所拜之师,并不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直接给予升官发财之助。不分辈份与年龄,亦不论学识与人品,只要有权有势,对个人有帮助就行。
  比起拜把与连宗,拜门的规矩似乎更复杂些。向当权者拜门,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不是想拜就能拜的,而是先要由人引荐,这个人还必须与所拜者关系密切,方能得其允诺,否则想拜亦没门,费力不讨好。如得到同意之后,就向所拜者呈门生帖子,并交纳丰厚的贽敬,即孝敬为师之见面礼,再行拜门。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徐干所著《中论•谴交》云:“有策名于朝,而称门生于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为之师而无以教,弟子亦不受业,然其于事也,至于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求志属托,规图仕进。”用拜门来追求官场职位之进步,掷目指掌,高谈大语,若此之类,言之犹可羞,而行之者不知耻,一针见血地披露了拜门的肮脏实质,深刻抨击了拜门的可耻行为。
  清朝同治年间,有一名道员,名叫和祥,欲拜上司乐斌为师,竟然贿赂其身边的长随,让之引荐拜门。有的官员为了巴结上司,达到拜门之目的,亦有向所拜者喜爱的妓女讨好的,甚至还有的献出妻女,也在所不惜。在古代封建官场中,寻找引荐拜门,方式之五花八门,想法之花样万端,为世人所罕见。尤其是在晚清时代,那些削尖脑袋往上爬,为了攀上高枝,实现升官之愿,兴盛拜门之风,亦是空前绝后的。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封建社会官场中,不少朝廷高官亦想通过收门生的方式来捞钱,巴望着有钱的财主门生前来投拜。据《宋书•徐湛之传》叙:“门生千余人,皆三吴富人之子,姿质端妍,衣服鲜丽。”可见所拜者之目的很明显,只要有钱孝敬,不论三教九流,都可以收为门生,这样的师生之间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在古代官场中,拜把兄弟若当了上司,成了上下级关系,就彼此不再称兄弟。同样如此,在拜门臭习中,若学生将来发迹得更好,当上了比老师更大的官,那么这种师生关系不再维持,就中断师生关系,此叫拜断,并且把当初的拜帖缴还,此叫缴帖。更可笑的是,在拜门者中,还有与老师过去是拜把兄弟的。
责编:王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