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9期(总第211期)->潮头风采->打好特色牌建设新农村
打好特色牌建设新农村
——新河县西流乡东董村发展纪实
 
  东董村位于邢台市新河县东南部的西流乡,毗邻308国道、青银高速、邢衡高速、邯黄铁路,耕地面积2670亩,人口1000余人,党员41名,基层组织健全有力,民风村情淳朴稳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该村决心抓住推进农村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时机,依托优势、发挥特色,打好“三张牌”、建设新农村,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打好历史文化牌, 建设特色观光旅游村
  新河县是千年古县、将军故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初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时间,历史上曾涌现出燕之处士田光、东汉东光侯耿纯、三国名将颜良、明代诗人宋登春、红军名将董振堂、镌刻大师张樾丞等大批仁人先贤。
东董村虽然村庄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却远近闻名,新河县重要的历史古迹“脱脱墓”就坐落在该村。元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书右丞相脱脱为奸臣所害,因其三子周彬隐居于东董村,脱脱死后遂葬于此地。从此之后650余年间,脱氏一族便开始在这里开荒种地、供奉先祖、繁衍生息,并留下了许多古迹和传说,成为汉族地区脱氏后人的祖庭。
  脱脱任丞相期间开河变钞、编写三史、治理河患,对民族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基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2015年东董村被邢台市列为重点打造的6个旅游村之一。为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新河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脱脱文化园建设项目,成立了县乡村三级组成的领导小组,决心利用3到5年时间,将东董村打造成集古迹保护、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农业开发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
  为此,西流乡委托河北安远规划设计院,就脱脱文化园的功能分区、建设项目、要素配置、开发定位和品牌策划等,进行科学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村庄面貌改造提升规划等“多规合一”,今年将完成脱脱文化园一期工程。目前,规划编制已初步完成,正在完善前期手续,即将进入开工建设的实质性阶段。
  打好改造提升牌,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
  2013年以来,东董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村“两委”办公室8间,硬化了村民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完成村内主街道硬化4000多米,并安装了路灯和电子监控;植树6000余棵,栽植街道观赏树300棵;新打机井3眼,铺设管道近3万米,流转土地100亩。
  2015年,东董村被列为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和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省融投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东董村计划以脱脱文化园建设为抓手,全力实施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极大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体现特色、分期实施的原则,今年计划完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脱脱文化园建设,谋划实施好仿古式蒙古文化一条街,新河土特产展示区,农家乐餐饮以及配套工程;同时,硬化改造路街4000米,完成绿化、亮化、路肩硬化等配套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为下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打好结构调整牌,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村
  近年来,东董村在县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调整种植结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截至目前,设施蔬菜种植规模达到120亩,肉牛、肉羊存栏量近400头(只)。
  因为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201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东董村及其周边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抓好东董村等10个设施农业村,通过示范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规模经营,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东董村已修订完善了2015~2020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决心利用3到5年时间,新发展设施蔬菜种植300亩以上,牛羊存栏量达到万头以上,力促群众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今年计划通过福彩项目、精准扶贫项目的支持,流转土地120亩,新建有机蔬菜日光大棚100个,新打机井2眼,开挖引排水渠4000米,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条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征途如虹,重任在肩,东董村“两委”一班人决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带领全村上下,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适应新常态、推进新发展、实现新作为,向组织和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