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20期(总第212期)->潮头风采->威县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谱新篇
威县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谱新篇
 
◎赵磊
  时下,走进威县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田成方,林成网,路通了,村更美了,人们笑逐颜开……
  为全力打响发展现代农业战役,威县通过积极协调联系和多方努力,争取到国家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并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
  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威县固献乡梨园屯镇界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有一定基础,规划区内为农业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区,可整合使用农口项目资金,改造建设基础设施。该项目自2013年开始每年财政投资3500万元,连续扶持3年。主要用于4.5万亩园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的扶持工作。
  高点起步描蓝图
  威县把国家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作为现代农业战役的主要抓手,聘请中国农科院和水利研究所专家到现场进行认真细致的设计规划,邀请河北晟晨农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可研报告。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心双轴三板块”,一心:管理培训中心,双轴:园区道路形成“两横两纵”的“井字状”路网体系,三板块:按规划功能,分为“现代农业板块、农产品加工物流板块、农业科技展示板块”。
  园区的目标定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地,农民就业的福地,农民增收的宝地”。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园区正在探索农村空闲宅基地复耕及新民居建设,围绕农民就业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积极探索一条适合黑龙港流域,具有威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园区将用标准化的理念抓农产品生产,用工业化理念抓品牌带动,用服务业的理念提升价值,真正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
  夯实基础大投入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为此,威县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夯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实施“引黄入威”工程,每年可引水至金沙河2200万立方米,并引进节水设施,减少地下水抽取。电力设施,园区内现有一座35千伏的变电站,园区外正在建设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计划年底竣工。道路设施,主干道已建成“两横两纵”的道路网络,总长度35千米;目前正在建设主次干道20千米。田间路已建设完成总长50千米水泥路和20千米砂石路。绿化方面,聘请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绿化设计,达到一路一景,水绿相映的效果。
  团队打造科技芯
  园区目前共聘用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业人才300余人,其中博士20余人,硕士30余人,中高级技术人员30余人,教授级专家20余人,为园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园区与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建立了合作关系,计划与有关院所合作成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争取打造成为全市一流、全省著名的农业园区。
  园区具备稳定的技术支撑团队,其中中宝牧业依托加拿大太平洋遗传育种中心、美国世界动物出口公司及公司强大的技术团队发展良种奶牛繁育、生鲜牛奶销售、高端鲜奶加工及销售优良奶牛;威旺蔬菜依托荷兰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培育优质蔬菜种子,致力于冀南蔬菜产业的升级、技术更新与品种换代;晟熙葡萄聘请了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俊发展种植金手指、夏黑无核、维多利亚等十余种特色鲜食葡萄;军兴芦笋聘请了河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豆类及新技术研究室主任戴素英进行技术指导,培育了芦笋种植、深加工及销售全产业链,成为北方唯一生产芦笋茶的企业;中沃农业聘请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和古田食用菌协会会长刘世飞提供技术支撑;与其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及河北农业大学等国际先进企业、国内知名高校院所。
  产业突出龙头引
  为推进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威县以“四化同步”为总体要求,以科技引领为战略手段,探索技术集成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循环农业发展机制、农业内外循环互动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样板”,加快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步伐。在园区运行模式方面,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参与、科技支撑、招商引资、合作共赢”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因地因企推广适宜联结方式,包括合同联结、合作联结和股份联结。
  良好的园区形象和完善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合作社到园区发展。目前已入驻企业19家,其中包括上市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此外,园区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46家。预计两年后园区产值将达50亿元,税收达2亿元,带动5000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