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21期(总第213期)->法治锐评->堵住庸官的升迁之路
堵住庸官的升迁之路
 
◎高峰
  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没有贪赃枉法的劣迹,但也没有勤勉工作的业绩,热衷于当“太平官”,醉心于做“老好人”。他们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场哲学,惯用“只图所在,不图所为”的处事逻辑,站着位置不干事,拿着俸禄混日子,有了问题不担当。
  这样的干部“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凡事磨,凡事推,凡是文件画个圈,凡是难事不沾边”。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官员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为官无功就是过。
  古人云:无功不受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乃其本分。作为人民公仆,享受人民给予的俸禄,掌握人民给予的权力,身居人民给予的岗位,就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而有的领导干部却在岗不在状态,在其位不谋其事,“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出了问题不是反省自己,而是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原谅自己,逃避责任。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和为官之初衷,是典型的“庸懒官”,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绊脚石”。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确,“落后就要挨打”。大清帝国的统治者曾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就让中国的近代史成为中国的屈辱史。国家之兴替、社会之兴衰、个人之荣辱,都凸显“无功就是过”的至理名言。当前,我们的各项事业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级领导干部如果碌碌无为,就会误人误事误业,就是最大的“过”。有的领导干部虚占岗位,空食俸禄,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有的领导干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错失发展机遇,必然贻误民族复兴大业;有的领导干部尸位素餐,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与“无功就是过”相对应的是“无过就是功”,正是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无过就是功”,才不知羞耻地“无愧于鬼神”。造成“无过就是功”的原因,一是有的领导干部进取精神不足。精神懈怠,没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看重眼前利益,看轻长远利益,缺乏追求卓越的劲头和朝气。二是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干事的担当和勇气。他们奉行“不干事没有事,能干事会出事”,因而患得患失,畏首畏尾。三是干部使用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我国的干部使用制度长期存在“能上不能下”的弊端,缺乏具体的激励、奖惩、问责机制。这是造成“无过就是功”的根本原因。
责编:白玲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