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21期(总第213期)->红叶->读书与家风
读书与家风
 
◎周晓峰

  林语堂在《名人谈读书》中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杨绛先生给一个困惑的年轻人回信时,诚恳而不客气地写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可见读书之功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品行高尚、志向高远。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是一个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家风是家庭的形象、精神、信仰。读书有关优良家风的养成,缺少读书“参与”的家风,其“质地”或“成色”一定会大打折扣,缺少书香浸润的家风是底气不足的。梁晓声说:“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书架,应该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把读书定为家风,是古往今来许多家庭的传统风尚和行为准则。郑板桥以竹入联写就:“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以此教育儿孙读书做人。曾国藩给儿子的信中说:“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儿孙,惟书籍尚思买耳。”曾氏家族诗书传世,绵延至今,人才辈出,后人大多学贯中西,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杨绛先生的家训是:如果有钱,应该让孩子受好的教育。小时候,杨绛听父亲说话入情入理,给《申报》写的评论浩气冲天,掷地有声,觉得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父亲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母亲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并读得津津有味。在如此书香浓郁之家,杨绛由淘气转向好学,找出父亲的藏书来读,从此痴迷上了读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留下了不少著作。
  名人名家以读书作为家风,在今天这个时代,仍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2014年,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996个家庭获得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这些家庭皆视读书为“第一等好事”,崇尚阅读,充实生活。入选“书香之家”的广州新闻工作者李敬福对于读书的感悟是:读书点亮了他们的人生。他的大女儿李玟一出生就不幸患上了脑瘫,他们用读书的方式排解心中的苦闷。李敬福说:“书中的很多人生道理,让我们获得了面对逆境的力量。”在父母关爱中长大的李玟,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并从中读出了坚强、学会了乐观。2010年,李玟被选为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火炬手。她不凡的谈吐、坚强的意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读书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个读书之家,父母亲很可能持家有道,气质优雅;孩子很可能耳濡目染,智力增长,品学兼优。因为读书,一个家庭会远离喧嚣浮躁,开阔视野,强大内心,获得勇气。以崇尚读书为家风,是当今时代每个家庭都应该积极追求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爱心的家庭。”父母是家庭的主导,是建树读书家风的引领者,理当率先垂范,捧起书本,用书香熏陶孩子。当孩子第一次看到父母 “阅读”的样子,并模仿着触摸书页时,他对书籍的敬畏感与亲近感便会油然而生,日积月累,在书香的浸润下其气自华,其德自谦,其身自正。这些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会逐渐成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觉并传承下去。
  一个以崇尚读书为家风的家庭,一定是一个有希望、传世久远的家庭;一个以崇尚阅读为风气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最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国家。读书不仅是一家之事,更关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让每个家庭都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


  (作者单位:沧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