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如何推进区域无线电协调管理和资源共享 |
|
◎高山 |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但早起晨练或上班路上收听无线电广播仍是许多人保持多年的习惯。尤其是出租车司机等群体,更是无线电广播的广泛受众。 2015年6月13日,北京听众冯先生早上起床后像往常一样打开收音机,却发现自己常听的北京新闻广播变成了治疗性病的听众热线节目,而且收音效果清晰宏亮,主持人发音一本正经,字正腔圆。细听之下,内容却毫无顾忌。冯先生第一反应就认为:这不是北京台的节目,而是一个推销性药的“黑电台”。这类“黑电台”不仅会造成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还因其发射频率与航空专用频率相近,使用不当会严重干扰飞行安全,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经无线电管理部门监测定位,发现该“黑电台”位于北京市与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的燕郊镇某居民楼内。经两地无线电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会同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在房间内查获两台正在工作的数字调频发射机。 京津冀三地毗邻而居,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全面实施,为河北省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挑战。作为“京津走廊、黄金地带”的廊坊市更是河北省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但要肩负起“首都空中护城河”的重任,未来还要负责京津冀交界的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和中国首座公务机机场——三河公务机场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区域无线电管理协调机制和资源共享工作已迫在眉睫。省无线电管理局局长邵建华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全力推进无线电管理法治建设。持续强化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能力,完善区域无线电管理协调机制和资源共享;提升无线电应急保障能力,完善无线电监测应急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京津冀具有区域无线电联合监管的基础 无线电干扰虽说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借助技术手段也可实现监测。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对于无线电的监测也是如此。比如,在京津冀区域中,如何织牢交界处的“网”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廊坊的无线电监测为例,廊坊固定监测站布局以保障北京周边为首要目标,燕郊、固安、三河、香河站建设主要为国家在北京举办的重大活动提供无线电安全保障,其中的燕郊测向站距离天安门不到30公里。目前廊坊辖区共建成固定监测站27座,配备制式监测车3部,对辖区内常规无线电台监测达到了无缝隙覆盖,形成了以无线电管理广域网为枝干、以遥控监测站为节点、以移动监测车和便携式监测设备为触角的“三位一体”无线电监测网络体系,为环北京区域无线电安全提供了技术设施保障。 2014年10月,北京APEC峰会召开前夕,首都机场空管站某进近导航频率受到干扰,飞机及塔台通信均受到不明广播信号干扰,严重地威胁飞行安全。廊坊无线电管理局受领任务后,立即启动航空干扰应急响应机制,出动机动监测大队、2部移动监测车,开启三河、燕郊固定站持续监听监测,重点对三河市、燕郊开发区进行移动监测。机动监测大队在对三河市区102国道沿线的移动监测中,发现某频段上有一扫描脉冲信号,疑似干扰源信号,经与北京监测站、天津监测站数据确认,信号源不在三河市区内。根据监测数据比对结果及技术人员判断,工作人员连夜向西北行进,行经三河段甲岭镇蒋福山区,经过近两个小时40余公里山路的跋涉,最终在北京市平谷区夏庄镇某小区发现两座广播天线,经现场与首都机场空管站确认,认定该处两座非法广播电台即为北京进近频率干扰信号源,并及时向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局予以通报,为保障首都机场航空专用频率通信畅通做出了贡献。 2015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九套节目文艺之声受到不明信号干扰。廊坊无线电管理局受领任务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按照应急预案,开启燕郊、香河固定站进行测向,初步确定干扰源位置位于通州北部与廊坊燕郊交界位置;出动应急机动大队前往燕郊进行排查。通过交叉定位和场强逼近,将干扰源定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某村村委会院内,并将情况向北京无线电管理局进行了通报,确保了人民群众及时收听“两会”精神。此次干扰排查中,共与首都机场空管站交换监测数据8次、与北京监测站交换监测数据4次、天津监测站交换监测数据6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干扰排查的准确度。 2015年8月,为做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无线电管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经省政府商北京军区同意下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省部分区域实施无线电管制的通告》,为圆满完成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无线电频率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京津冀无线电协调管理和资源共享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京津冀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力度,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就需要在相邻地区之间建立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协调机制,在管理体制上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区域间无线电通信的正常秩序,也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 由于京津冀无线电台站数据库、监测数据网不共享的情况,使无线电管理网络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影响了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效能,京津冀区域无线电管理工作急需资源共享。 一是开展各类无线电台站覆盖范围研究。通过研究各类无线电台站覆盖和对相邻地区影响,为确定无线电台站数据库共享程度提供依据。各类无线电台站的功率、天线高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覆盖区域的不同。相邻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不是简单的台站数据库完全开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电波传播模型对传播损耗进行计算,并在地图上绘制覆盖图,以确定各类台站对相邻地区的影响。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监测验证,以实验的方式对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和适当的修正,确定各类台站需共享的范围。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台站数据库相关参数进行筛选和过滤,确定符合工作实际的共享台站范围、共享参数。 二是开展相邻地区监测站覆盖范围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使用电波传播模型对传播损耗进行计算,按照监测站的各频段灵敏度,确定监测站在信号不同功率下的覆盖区域,并在地图上绘制覆盖图。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发射试验,对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和适当的修正,确定边界监测覆盖范围。为确定共享监测站的分布提供依据,为边界监测站今后建设布局提出指导性建议。 三是开展区域无线电监测站共享方式研究。主要是明确各无线电监测站在何种条件下可以提供共享服务,在何种条件下拒绝提供共享服务,需要在工作中研究探索,以确保无线电监测工作的共享方式。尽快建立无线电管理行政执法联合行动长效机制。无线电管理部门应与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增强执法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战略,扎实推动建立京津冀无线电管理工作区域协调管理和资源共享机制,使无线电管理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行政为依托,以全面提升管理能力为目标,按照“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党政机关,突出做好重点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深化作风建设,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
栏目责编:胡莉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