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23期(总第215期)->人大史话->人大曾在黄土高原隐蔽
人大曾在黄土高原隐蔽
 
◎王清秀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走了,苏维埃共和国走了,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走了。他们攀越雪山缺氧带,穿过草地生死线,1935年10月来到陕北,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定都延安,形成了以陕北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它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和宁夏东部,辖23个县,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的性质由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形式。这样,不仅客观上有利于发展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还要与国民党地方政权组织形式保持统一。
  中国工农红军改为第八路军;全国苏维埃工农兵大会改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这一时期,为人民代表大会隐蔽期。
  1939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建立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六中全会后边区工作要有一个推动,我们要从边区议会做起,使边区能应付困难环境,造成对外有好的影响,因此边区议会要开。国民党攻击我们立异,我们为实行民主制度必须立异,否则不能表示我们的进步。
  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到会参议员145人。除边区苏维埃政府聘请的12位开明绅士为特约参议员外,133人都是普选、直选、平等、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王明(陈绍禹)、洛甫(张闻天)、陈云、王稼祥等出席了开幕式。会议选举高岗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长,张邦英为副议长,选举高岗、张邦英、崔田夫、路志亮(女)等9人为边区参议会常驻参议员。
  会议选举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高自立、李鼎铭等为副主席,选出15名边区政府委员,曹力如为边区政府秘书长。选举雷经天为高等法院院长。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选举条例》、《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高等法院组织条例》和《土地条例》,以及铲除和杜绝汉奸、土匪,扩大地方武装及统一战线,发展经济、教育等12件重要提案。
  1939年2月6日(参议会闭会第二天),议会选出的边区政府委员在延安宣誓就职,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一个边区自治性地方政府,同时也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行政特区。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相继在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华南6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山东是解放区,称行政区参议会,解放区政权为省、行政区、县、区、乡、村六级。其他地方各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大体相同,都是边区参议会,只是在纵向设置的级次不同。陕甘宁边区政权分为边区、县、乡三级,都称参议会。晋察冀边区政权分为边区、县、区、乡、村五级。五级中,边区、县、区政权称参议会,乡、村政权称代表会。
  参议会的常设机构不尽相同,有的设“参议会驻会委员会”;有的设“驻会议员”或“驻会议员办公室”。
  当时的政权建设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外在形式的隐蔽性;二是内在本质的探索性。陕甘宁边区政权历届都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1941年,第二届参议会选出18名边区政府委员,结果共产党员占了7名,超出1名。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提出辞呈,补换了非党人士白文焕,赢得党外人士的高度赞扬。党外人士李鼎铭担任边区政府副主席、安文钦担任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贺连城任教育厅副厅长,霍子东任建设厅副厅长。
  中国共产党十分尊重党外人士,使他们有职有权, 不是做客人而是一起做主人。时任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因提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受到不公正的议论,毛主席和林伯渠夜访“人大代表” 李鼎铭,彻夜长谈,李鼎铭副主席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