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大家”谈 |
|
“十三五”规划是指导河北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省内外专家学者积极献智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对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初审工作中,采取访贤问计、开“神仙会”等方式,聚焦“十三五”时期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关注代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十三五”规划目标为导向,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彭建强研究员提出,目前我省还有500万贫困人口,“十三五”时期是扶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必须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此,必须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项工程。一是精准识别。以县为主体、以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在全面摸清贫困底数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全省扶贫信息系统,制定并落实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各类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配置。二是精准帮扶。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积极对接京津,推动建立两市区县对口帮扶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县工作机制。探索扶贫资金、项目资本到户、权益到户多种方式,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三是精准管理。改革扶贫考核机制,把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对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县以上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县以下公告公示制度,全面公开扶贫对象、资金安排、项目建设等情况。健全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加大项目资金帮扶力度。 着力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教授指出,目前,河北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与京津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建议我省在“十三五”时期,要从探索并实施财税投融资改革入手,缩小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为此,一是建立京津冀跨区域投资的税收分享机制。借鉴跨境投资税收分配的国际经验,落实跨区域投资经营过程中税源地政府的税收征管权,妥善处理税收分配关系,建立起合理的税收分配模式和税收分享机制。二是建立京津冀省市间的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在京津冀税源、财源分享的基础上,根据功能区定位,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合作补偿原则,由资源和环境受益区给予资源和环境提供区相应的资源和环境补偿,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三是设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京津冀交通设施一体化服务投资,环境保护一体化投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医疗等跨省市服务合作体系建设投资,以及引导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改造投资等,通过优化京津冀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完善京津冀财政投融资机制。通过完善京津冀财政投融资机制,适当扩大财政投融资规模,转变政府融资方式、明确投资范围和投资项目,加强投融资项目评估与绩效评价,有效管控财政投融资风险。五是健全政府出资为主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全面落实对融资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和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等方面,发挥好在全国的先行示范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融资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河北经济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院长王晓杰教授指出,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是“十三五”时期秉持的五大理念,其中创新发展是五大理念之首,从调查研究情况看,当前制约我省创新发展的因素: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临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不足。我省反映科技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每百亿元GDP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科技投入水平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全国的50%。三是缺乏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集中反映在对科研和智力投入成本的计算方法不科学,量化考核不合理,影响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此建议:(一)让创新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扎根于群众和政府的日常行为中。一切工作都要服务大众这一创业创新主体,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尊重创新创业规律,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厚植创新文化,充分营造“激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二)走出把政府服务简化为“给钱”,如减税、补贴、设基金等误区,要真正搞清楚企业发展障碍,让政府职能真正从行政审批转向为“众创”服务。(三)从制度供给、政策设置入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科学评估智力成果,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四)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方面工作做好、做扎实,给予人才成长良好的环境和空间,给予人才使用单位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自主空间。 通过转型升级引领河北经济新发展。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教授指出,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要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要面对内外部生态环境需求日益提升的新约束,特别是政府担负起制定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界定与保护产权、建设一个有效而成本可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等责任,还要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探索试验过程。因此,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进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划清政府和市场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要用“负面清单”的思想方法,告诉企业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作出判断。二是面向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做正确定位、主动有为的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要从过去冲在第一线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转向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标准、保护环境、支持创新等。同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统筹地区资源禀赋,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规划的边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稳定性、连续性。三是摒弃选择性特惠式产业政策,确立竞争性普惠式产业政策。除了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有限领域如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性技术平台等之外,政府应当逐步放弃代替企业进行产业选择和以特惠政策鼓励扶持产业方向的方式,以消除科研成果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改善法治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以市场甄别促进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以就业创造、农民转移、绿色循环低碳、收入增加为导向,实施全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各类企业自主转型活力增强、产品结构优化的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实施产业“换碗”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层次分明、梯次发展的产业转型发展动力系统。 构建适宜的金融业发展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河北经贸大学马胜祥教授指出,“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经济能否融入京津、协同三地发展、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完成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为此,建议着力构建适宜的金融业发展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强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推进政府采购和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使用效率,公开透明地进行项目招标,并把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以提高供给效率。二是结合“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鼓励、引导、约束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居民诚实守信,为有效金融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完善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升担保功能、延伸担保服务。四是探索构建京津冀区域性保险、证券、融资租赁、股权交易所等金融服务机构,或设立河北区域的分中心、分支机构等,强化三地金融合作。五是充分利用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借势京津优势发展河北经济。 以社区建设为抓手促进我省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杨福忠教授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城市和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议:(一)合理配置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5%,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二)优化城市社区服务内容。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居民群众生活舒适方便。(三)壮大城市社区服务队伍。力争到2020年,每个社区至少拥有2名大学生或2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85%以上的社区党员和4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队伍。(四)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依法保障符合条件的非本村户籍居民参加村委会选举和享有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建立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协调议事机制。(五)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逐步构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社区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建立健全公用设施的建设、运行、管护和综合利用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分级建立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网络,健全日常管理维护,促进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社区卫生条件。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和村镇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社区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河北省科学院地理所所长徐全洪研究员指出,河北人均有林地面积1.08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沙化土地面积为235.88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3%。由于地下水持续超采,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大,漏斗区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能源消耗大且结构不合理,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使经济转型面临巨大压力。为此建议:“十三五”时期,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抓好我省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一是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更加注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拓展生态保护空间,科学划定生态红线,重点实施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快速提升河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区域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构筑生态安全保障格局。二是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机制、规范等研究,选择与北京、天津涉及区域进行试验建设,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三是优先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限制超采,恢复地力,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加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效益共享、建设保护成本共担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海岸带生态修复、湿地恢复与保护、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乔书平、赵薇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