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1期(总第217期)->形象展示->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全景易州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全景易州
 
◎刘杰

  2015年以来,易县县委、县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高站位谋划了“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易州”的发展思路。工作中,全县上下凝聚合力,全员参与,创新举措,全力打造,全景易州建设初见成效。
  科学审视,理性分析,确定全域旅游新思路
  易县是山区大县,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景区景点遍布全县,发展全域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易县以建设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通过持续打造,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易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提出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引领县域经济的龙头产业来抓,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易州。以“一城五区”(旅游县城,狼牙山红色文化、清西陵皇家文化、易水湖山水度假、洪崖山祁福养生、紫荆关避暑休闲5个旅游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实施“四十百千万工程”(4个精品景区、10个乡村旅游示范园、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0家乡村旅游示范户,到2017年规划区域内人均增收1万元)。到2017年,易县旅游实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效益20亿元,争创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全员参与,全力打造,培树全景易州新形象
  以融合发展为手段,强化全产业旅游引领。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易水文化产业园区,投资26亿元,打造了易砚文化博览城;与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园区发展植入旅游要素,使园区变景区,发展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休闲体验园。目前,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已初步形成。
  以创5A、4A为核心,提升全景区服务功能。清西陵5A级景区创建全面启动,泰陵和崇陵两个节点服务区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并已投入使用,投资216万元的智慧景区清西陵综合管理系统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狼牙山5A级景区创建正式启动,易水湖创4A级景区建设有序推进,燕都古城创4A级景区建设进展顺利。在A级景区创建同时,积极实践“重点景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10个乡村旅游示范园、30个示范村建设正在进行。清西陵凤凰台、忠义村等满族风情村和狼牙山东西水、石家统农家旅游特色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热点村。
  以“百日攻坚”为示范,营造全区域旅游环境。在清西陵——易水湖片区先行开展全域旅游“百日攻坚”示范活动,努力打造旅游发展能推广、可借鉴的示范工程。目前,梁格庄绿泽农现代生态农业园和南百泉生态园两个示范工程基本完工。在全县深入开展“卫生革命”,县财政每年投入3100万元,实现了县城环卫工作市场化运营,建立了农村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加强旅游景区建设,投资1.5亿元,完成112国道拓宽改造,并对沿线环境进行美化提升。投资2.79亿元的易水湖——狼牙山旅游公路一期项目开工。
  以“互联网+”为载体,全方位强化旅游营销。做足“互联网+”文章,注册“易县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全方位展示易县旅游资源及服务信息。目前,该平台进入河北政务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名。制作了《我想去易县》宣传歌曲,参加了新浪微博“全国最佳乡村游目的地”投票评选活动。举办了中国·易县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狼牙山山花节、清西陵首届梨花节等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活动持续打造营销热点。
  创新机制,凝聚合力,促进旅游发展新跨越
  创新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长任主任的旅游工作委员会,下设“一室十一组”,明确任务目标、分包领导、完成时限和奖惩措施,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2015年易县推进旅游工作实施方案》等9个专门文件。
  创新投资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有效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交通、电力等部门项目资金用于发展旅游。制定出台《易县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及个人投资。坚持舍得理念,以资源换资本,“融蓝+清西陵”、“中凯+狼牙山”、“三利+易水湖”政企合作项目已落地生根。实施企村联手,动员县内企业帮建,成功化解环境治理资金难题。2015年以来,全县旅游投入达到7.8亿元,其中撬动社会投入达6亿元。
  创新督导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将102项任务目标全部分解到28个乡镇(处)、101个县直部门、垂管单位。强督导抓落实,实行“日安排、周调度、月联查”工作运行机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考核评价,将旅游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易县旅游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公开考评,严格考核。


(作者单位:易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