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3期(总第219期)->法治锐评->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
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
 
◎张枫逸
  何老太的儿媳梁女士通过南沙一家保姆介绍所,请了个阿姨何天带到南沙区照顾70岁的何老太。不到三天,何天带竟丧心病狂地杀死了何老太,并要求其家属支付2600元保姆费。2015年12月23日上午,这个“恐怖保姆”因故意杀人罪,在广州市中院受审。(2015年12月24日《信息时报》)
  最初请工时,何天带就曾表示,“如果做了几天老人就死了,也要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没想到,这样一句话竟然暗藏杀机,一语成谶。再加上,何天带杀人后撕掉老人的存折,“就想大家都不要得到她的钱”,甚至为了坚持拿到工资,自己主动报案,这一系列反常的言行举止,不能不让人怀疑其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法庭上,何天带辩护人的一席话,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人们的猜测。据其介绍,在会见时何天带陈述了其个人经历并要求不要在法庭上讲,是“她惨痛的个人经历导致了她性格的扭曲”。究竟是怎样的扭曲性格,导致何天带对素昧平生的老人痛下毒手,需要司法部门进一步调查审理。问题是,这样一个性格扭曲、行为癫狂的人,是如何混进家政行业,最终炼成“恐怖保姆”的?
  保姆是和人打交道的行业,尤其许多保姆单独照顾老人、小孩,长期脱离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视线,更需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从心理学上讲,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人群,是不适合从事保姆行业的。但在现实中,家政行业缺乏统一规范的门槛,保姆上岗只需要持有健康证即可,而健康证主要反映的是胸透、肝功能等生理指标,心理健康程度并不在其中。求职时没有进行相应的筛查,加之入职后受工作压力、环境反差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少保姆都不同程度患有心理疾病。近年来,因为保姆“心病”而引发雇佣矛盾,从而解除劳动关系者并不少见,甚至有极端者因此酿成血案。
  鉴于此,家政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有关部门是否能考虑将心理测试纳入健康证考核范围,让保姆不要带着“暗伤”上岗。从2015年5月起,杭州朝晖家政市场就率先对应聘者设立心理测试环节,避免患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家政员进入市场。想当保姆,心理健康成了一条硬杠杠,这既是对雇主的负责,也是对应聘者自身的负责。试想,如果何天带的心理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恐怖保姆”的悲剧或许就能够避免。
  同时,家政行业来去自由、管理松散,也是对“恐怖保姆”不设防的重要因素。除此一单命案,何天带从2013年6月到2014年12月做保姆期间,另有9名老人在她上岗没多久就突然暴毙。这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却丝毫没有妨碍何天带成为第10位老人的保姆。为此,有关部门和家政机构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审核,建立与雇主的沟通反馈机制,将家政员的服务情况记录在案,有劣迹前科的列入“黑名单”,排除在家政行业之外。
  痛定思痛,只有提高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约束,及时发现和消除问题隐患,才能防止下一个“恐怖保姆”的出现。
栏目责编:白玲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