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4期(总第220期)->以史为鉴->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杨治钊
  据《明太祖实录》卷39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以亲身经历告诫,“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间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民,从社会最底层中来,深知各级官吏贪污受贿,以权牟私,腐败问题很猖獗。为预防和打击贪官污吏,在明朝初期反腐倡廉斗争中,除了制定严格的刑律外,还标本兼治,以警示预防教育为主,而令儒臣编辑教科书,以从政善恶之典型,以廉贪正反之事例,体现治国之理念,展示从政之思想,旨在鉴戒、省览、警省,令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朝夕诵览,以此规范从政言行,坚守为政之道,提高做官素质,筑牢思想防线,遏制贪污受贿。
  明朝初期的反腐倡廉教科书,其内容大多选择历代政治言论或者事例,采用古人格言警句,亦有圣君贤相名臣,也有暴君恶相奸臣。朱元璋说:“往古人君所为善恶可为龟鉴。”历代君臣所行之事,对当今来说,是一面镜子,正衣冠,规行为,鉴得失。于是,令有识之臣编撰《贤臣传》和《奸臣传》两本书,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使智者易为目诵,贤者以为取舍,才开卷犹见目,见者从善而不从恶。
  以正面典型为主的《贤臣传》,全书分为十六卷目,共收录两汉至唐宋贤臣良相八十三人,诸如萧何、狄仁杰、司马光、寇准等,对其嘉言善行,予以讴歌。或佐命而开基,或守成而致治,或智谋之渊深,或节行之超卓,或文章之博雅,或忠义之显白,虽各不相同,然贤臣之心则无不同。朱元璋在《贤臣传》序言里指出:“贤人虽殁于千古,人若日诵其事,由生之所以,是不亡也。”编辑该书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各级官吏树立模仿之榜样,造就忠君之臣,培养廉洁之士,巩固朱氏江山。又令编反面教材《奸臣传》一书,朱元璋说:“贤者可以为法,恶者岂不为戒乎?”意即贤恶对照,扬贤避恶,更能惩戒。该书收录自汉迄宋如董卓、杨国忠、秦桧等奸臣二十六人之事例,其窥赌皇帝之意,包藏祸害之心,舞弊权术,搬弄是非,贪污受贿,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余辜千万世,以至古今永为罪人。明朝翰林国史院编修吴沉,在序言中对奸臣刻画得入木三分,并警示教育君臣不可不读此书,为君者不读则无以观察小人之情状,为臣者不读则无以惩创而将蹈于覆辙。
  在明初反腐倡廉教科书的编辑过程中,朱元璋还亲自动手编写《御制大诰》一书。据《明史•刑法志》记载,此书主要是针对当时臣民沾染元朝之陋习,徇私灭公,务私而不务公,贪赃枉法,虐待民众,不安职业,盛行豪华奢糜之风,对皇帝不忠心,这些问题愈来愈严重,与日俱增。为了扼止吏之丑恶行径,明太祖融入从严治吏理政之思想理念,强化廉政教育,欲仿效成周何尊铭文,以大诰制而驯化之。
  由朱元璋亲手编纂的《御制大诰》又名《明大诰》,主要由《大诰一编》、《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四编组成,明刑弼教,刑罚苛重,教育警示官民这些“高压线”别去触犯,否则将会碎剐凌迟处死,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它除了是一部律外之法,还带有特别法性质,比明律增加了许多禁令与罪名,采用酷刑严刑惩治贪官与豪强,以此弥补律文的不足。朱元璋说:“斯令一出,世世守行之。凡朕臣民,务要家藏人诵,以为鉴戒,倘有不遵,迁于化外。”要求全国各地官民熟为观戒,家传人诵。还把该书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从学生开始抓起,《明大诰》系列丛书被当作学校的教科书,洪武十九年(1386年)将此书颁赐国子监(相当于全国最高学府),加以学习研究。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令礼部从此书中出科举考试题,引导监生及学生皆须熟观成诵。如果囚徒有此书,而且经常阅读,那么罪名判处将被减轻等级。于是,天下形成讲读《大诰》之风气,每年讲读师生来朝者二十余万人次,明太祖还给予赏赐遣还,以此鼓励全国各地臣民组织学习廉政教科书。
  对于骄奢淫逸的王公大臣,朱元璋还针对性地编辑廉政教科书,供其学习借鉴。比如,明朝大将军蓝玉出征蒙古,有胆有谋,英勇善战,俘获元军首领,战功卓著,被封为凉国公。然自恃有功,骄横跋扈,贪腐霸地,私养家奴,积聚武装,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连侍奉朱元璋酒宴时亦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明太祖多次责备他,蓝玉目中无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劝戒根本听不进去。这令朱元璋如坐针毡,心里不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密谋造反,朝廷正好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在抄家过程中,蓝玉住宅豪华,服饰器用,僭侈逾制,甚至比皇帝所用物品奢丽得多,朱元璋本是节俭之人,看到这些大为震惊与恼怒。由此联想到一些开国功臣,恃功骄恣享乐,喜声色犬马而不好读书,甚至肆情废法,奢侈腐化堕落。为了加强官吏廉政教育,预防及遏制贪欲,令内阁学士编《世臣总录》、《为政要录》等书,选辑历代为臣善恶可为劝惩之事,令群臣阅读背诵,朱元璋随时抽查大臣们学习状况,如不满意则廷杖之,有的甚至还被当场打死,使得王公贵臣上朝胆颤心惊,临上朝前向家人告死离死别,家属们亦很担心,直到上朝归来平安无事,方一块石头落地,欢天喜地庆幸。在加强廉政教育的同时,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诏翰林儒臣稽考唐宋功臣封爵食邑之多寡,以及名号虚实之等第,以此编成《稽制录》一书,严格规定王公大臣的生活享用标准,凡勋旧居室坟茔货殖皆有定制,使之朝夕省览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
  至于家属子女教育,朱元璋亦分别编书,令其览读诵记。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诏儒臣编辑《女戒》一书,选历代贤后慧妃之善事,作为皇室家庭教育的样板,并明令王后嫔妃不许干预政事。搜集整理汉唐以来藩王善恶之迹,分门别类编辑《昭鉴录》、《辨奸录》、《永鉴录》等书籍,对分封于边塞和内地的二十三个王子进行教育训诫,使之谨慎为政。
  由此可见,明朝初期,朱元璋针对不同对象编成教科书,从老婆到子女,从民间到官场,从一般官员到朝廷重臣,分等次,区类型,条块结合,颁赐廉政教育。这些举措,规范了各级官员及其皇族后室之言行,刷新了吏治环境,重构了官场生态,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潜移默化造就了明初反对奢侈浪费,倡导廉洁奉公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