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4期(总第220期)->红叶->一定要和陌生人说话
一定要和陌生人说话
 
◎仝中燕
  两年前,儿子去新西兰留学,远隔万水千山,尽管有友人关照,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这不,趁着生意清淡,我就随国内的旅游团跑过去看看儿子。
  刚到新西兰的一个早晨,我一个人在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公交站点等车。虽然是上学的高峰时间,但因为新西兰的私家车很普及,所以乘公共汽车上学的学生并不多。
  这时,一位老太太从我身边经过,她穿着很随意,步履缓慢,根据经验我断定她是附近的居民。正当我的眼神要转移时,老人家笑容可掬地主动和我打起了招呼:“早上好,孩子。你的鞋子真漂亮呀!”这样的问候,我可是头一次遇到,我连忙说谢谢,感觉有些新奇,毕竟身在异乡,这一句简单的问候是来自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但心里还是平添了几分亲近之感。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每个早上都能见到这位主动与我打招呼的陌生老人。渐渐地,和她见面多了,我干脆主动走上前去,向她问候,一来二去竟与她熟络起来。
  有一次我要去惠灵顿看望朋友,这天儿子就读的学校放假,他就驾车捎我去惠灵顿。一路风尘来到了新西兰首都,下车后,儿子手里拿着写着地址的纸条,和我边走边找。这时,满头大汗的我看见在车子后面停下一辆车,从车里缓慢地走出一位年迈的老人。他一头梳理得很是讲究的银发,深褐色的眼睛透着慈祥,布满了皱纹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慢慢地走过来,伸出手主动要过地址条,领着我们走了大约6分钟,找到了我朋友的住处。在这个过程中老人礼貌地与我们闲聊,分手时我们向他致谢,他挥挥手就离去了。看他那个随意劲,好像我们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第二天,我去奥克兰市中心办事,动身之前把将要去的地址输入GPS导航。没想到的是,在奥克兰有两个名字相同却处于不同区域的街名,而我恰恰输入了错误的区域。按GPS导航提示,我们感觉越走越远。看看不对劲,只好停车问路。
  这时,正好一位步行的妙龄女郎行至眼前。她一头金发,戴着一副墨镜,充满活力的脸庞上洋溢着青春和热情,一看我手里纸条上的地址,就“哇拉哇拉”地告诉我走错了,应该怎么走。因为英语不好,她说了一大堆,我仅仅听懂了几个单词。我还在犯难,她的人已经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我可以给你带路吗?”一筹莫展的我立即笑逐颜开。
  她一边胸有成竹地指路,一边向我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虽然语言不通,但她的手势比划得很在行,口语不怎么样的我也听懂了个大概。
  很快,我们就到了我要去的办事机构。车开进停车场,她下了车,我想,她要向我说“bye-bye”了。我看了看她,不想她一点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帮助我换好零钱,缴费停车后才准备离去。
  我连说带比划:“请你稍等,我把你再送回去!”我耽误了她的时间,再让人家步行回去,心里过意不去。她却没有听懂,道:“你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这句话我听懂了,就急忙道,“太谢谢了。没事了。再见!”我向她挥挥手,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歉意。
  我碰见的新西兰人,怎么个个都是热情好客呢?
  原来,新西兰地广人稀,生活空间较大,人与人的接触频率低,寂寞使人们愿意主动与他人接触。由于社会治安很好,陌生人无论在街头,还是在超市、银行,热情洋溢地如同老朋友般攀谈是不足为奇的,学校和老师也从不教育学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事情过去很久了,这个美丽而又热情的女孩在我记忆中挥之不去。在国内,大人总教育小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以免被坏人拐走。但有趣的是,我在新西兰却碰到了相反的情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告诉我,如果生活在安全的环境里,身处彼此信任的人群中,就一定要学会和陌生人说话。
栏目责编:陆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