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6期(总第222期)->世相->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罗西
  我天天在同一家水果店买水果,起码消费50元。有一次去买水果,看到百香果是10元5个,我便先挑了5个,提在手上,接着还买了其他水果。过秤后,老板在孜孜不倦地算钱,我说:“还有10元,百香果的。”他居然从我手上抢过袋子,打开,细数。假如我是老板,肯定不会。对一个老顾客都不信任,这多少会挫伤他的忠实心。
  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交易时会更警惕,因而往往抑制国家经济。”
  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相信!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多年前一个朋友的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给在前方某镇子打工的哥哥捎上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
当时我朋友的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真和信任,从此爱上了西藏。
  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在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年,红木古典家具市场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被一个生意伙伴恶意“拖欠”380万货款。朋友是在醉的时候跟我说,他知道,在缺乏信任的年代,被骗是多么容易。
  对人对事,信还是不信?这是很吊诡的两难命题。
  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相信是所有关系的基础。“信”之后会生出“相信”,相信的结果是1+1大于2!在去“信”的路上,我也一度受骗,但“相信”后更多的甜头也一直奖赏我继续“相信”。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人生即可轻盈。
  世界最幸福国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74%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大概为世界之最。
  在美国山上可以看到野鹿,在英国露天公园可以看到天鹅。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小鸟会落在你的肩上吃你手里的面包。纯真的国度、诚信的社会,是不用狡猾的,因为水到渠成。信任就如同一个一岁小孩的感觉,当你将他扔向天空的时候,他会笑,因为他知道你会接住他。
  在相互信任和不信任的社会里,人的境遇完全不同。
  有一则笑话:有两个造假钞的国人不小心造出了15元面值的假钞,花不出去,就想去某偏远的山区花掉。为了试探,他们拿出一张15元买了一串1元的糖葫芦,结果你猜怎样,那个山区农民给他找了两张7元面值的!
  纽约市的一个流浪汉Valentine,在路上向一个企业高管Harris女士乞讨。Harris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东西,并等他回来还卡。流浪汉并没有逃之夭夭,很快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汉事后说,“她相信了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
  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BOOK ANEW”二手书店的特色,成为爱书人口耳相传的诚实书店。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后果是,书友们一般多塞钱支持他。
  1984年的一天,一个66岁老头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他不是疯子,他正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用此举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要彼此相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
  (摘自2015.10.15《莆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