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9期(总第225期)->法治锐评->发展是最好的担当
发展是最好的担当
 
◎唐剑锋
  有人说:“敢于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从政准则和成事之道,是新时期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和必备素质。”封建时代的七品知县唐成眼里的担当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唐成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官吏,没有现在领导干部这样远大的胸怀,没有现在领导干部这样的公仆意识。现在的领导干部,理应比封建时代的唐成更有担当。
  谷文昌的担当,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坚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1958年至1960年,在党的工作指导方针出现失误的大背景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一时“左倾”冒进,炼钢铁、大办食堂、大搞“千斤稻、万斤薯”、浮夸风盛行。身为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却甘愿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敢于担当,不盲目跟风,坚持一切经过实践,没有全面推广“大炼钢铁,大搞密植”,而是引导全县人民以主要力量植树造林、发展生产,维护了党的威信和人民的利益,才有了东山县今天这样的建设成就。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眼中的担当,是面对兰考发展中的重重困难,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责任感和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赤子情怀,战天斗地、奋力拼搏,给兰考找到了一条生路,激发了兰考干部群众应对困难的巨大勇气。当年缺粮,让兰考百姓浮肿病蔓延,焦裕禄悄悄从外地买粮食,专案组对此事调查,他挺身而出,“让百姓吃上饭,这政治错误又能错到哪里去!”焦裕禄用自己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的担当,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今天领导干部的担当,不同于唐成时代,与谷文昌、焦裕禄时代也有所不同。只有把发展当作最大的政治追求、政治信仰,当作最大的担当、最好的担当,才能有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紧迫感。形成发展的良好局面,没有捷径,只有靠干部扎扎实实地干。只有形成“绝不让敢担当、敢负责的人吃亏,绝不让不跑不要、竭力干事的人吃亏,绝不让长期在艰苦岗位上工作的人吃亏”用人导向,才会出现“干在一线、比在一线、拼在一线”的局面。
  干是最好的担当,发展是最好的担当。担当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干在实处,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清清楚楚看到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形象;这是一种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正能量。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硬道理”,“人民群众得实惠”都是硬道理,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都是硬道理。把担当精神体现在推动发展上,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体现在群众生活改善上,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是“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担当是“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担当是“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担当是拿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单;担当是让人民群众更高兴、更满意;担当是推动经济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
  要把担当落实到发展上。用发展的成绩单,作为向党组织,向人民汇报的最好素材。发展贵在真干、实干、苦干和巧干,在干中,实现对新发展理念的知行合一,上“接天线”,对中央政策准确掌握;下“接地气”,对群众诉求了然在胸,才能推动更好发展,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