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9期(总第225期)->随笔杂谈->温暖的记忆
温暖的记忆
 
◎关玉生
  我是一位冠心病患者,求医、问药乃至住院几乎成了近两年我生活的一部分。2016年2月26日中午,正值饭后休息时间,我的胸部又感到一阵阵胸闷和疼痛,无奈之下,我拨通了只知其名并未打过交道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擅长治疗心血管病的专家陈亚丽大夫的电话。陈大夫听我介绍完病情后,马上说,你立刻到医院来,我在住院处等你。我赶到医院后,只见陈大夫已坐在那里等我。她为我做了简单的检查后,亲自给我办理了住院手续,让我住进了医院。住院后,经“造影”检查,发现我的右冠状动脉的某一处有明显的狭窄,于是医生给我做了“支架”手术。从此,胸闷和心绞痛症状消失。最使我难以忘却的是,我出院后,陈大夫还给打过两次电话,问我的病情,并指导我服药。
  这一医病的经历,使我深切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重要。所谓优质医疗资源,我理解至少包括以下二点:
  一是医生的态度。人们常说,文学工作者的职分是为社会看“病”的,而医生则是为病人看病的。在医院里,医生一句问候的话,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体现着人文关怀,都会使无奈的病人感动,并在无形中拉近医患的关系。人们常问,什么是医者的最高境界?我以为,医者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情怀,是他们心中装有病人,是他们在根本态度上弄懂了“我是谁,为了谁”,并以为患者医好病为快乐。陈亚丽医生就是一位有那样一种情怀的人,是一个心中装着病人的人,是一个以病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倘若我们的医生、护士都像陈亚丽大夫那样,对素不相识的病人“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对病人感同身受,那么,很难设想,我们的医患关系会紧张起来。
  二是医能问题。所谓医能,就是医病的本领,就是能为病人解除病痛。一个医生,有了为病人服务的初衷还不够。知道“我是谁,为了谁”还不够,还得有高超的医能,也就是说,还得看得好病,才是一位优秀的医生。这样的医生,才会给病人带来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我想,陈亚丽大夫就是一位既有好的态度,又是一位会医病的人,就是一位给病人带来“获得感”的人。
  临出院前,迈步住院楼一楼大厅,看到省三院正开展的“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的介绍,我深感省三院这件事抓到了点子上,把医生的修身、强能和白衣战士精神信仰(铸医魂)的培塑结合起来了。我想,随着“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并落地,省三院将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获得感,留下更多温暖的记忆。
栏目责编:白玲岩
投稿邮箱: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