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6年第9期(总第225期)->红叶->妙笔从哪里生花?
妙笔从哪里生花?
 
◎程应峰
  在文学艺术上有造诣的人,大抵都是从寂寞、从磨砺中走过来的。可以说,文学艺术就是寂寞之树上开出来的花朵。人生之树,被风雨磨砺得越持久,被寂寞浸润得越透彻,花瓣就越艳丽、越香醇。
  齐白石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他在1920年至1929年间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精力,关门杜客,潜心研究,摸索适应自己才秉、气质和学养的艺术道路。他许下誓愿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在文学艺术上欲有所成,光甘于寂寞是不行的,还得了解生活,深入到民间疾苦中去。“志不强者智不达。”一个人不了解生活,不关注现实的苦乐,就算把指甲绞出水来,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作品问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既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精神引导,又是富有使命感的集中概括。“为时而著”,意味着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社会的关切。“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心灵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现实生活。
  一个人的笔力是否健实,与风雨磨砺、寂寞浸润有关。花拳绣腿,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自我炒作,终究难成大器。只有经过岁月的积淀、人生的历练,对生活不抱怨、不妥协、不放弃,才会抵达艺术胜境。韩愈赞张籍笔力雄健,说他是“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一个人的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绝非凭借空中楼阁。
  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意思是模仿我的人会落入俗套,学习我的人会走进死胡同。他告诫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在模仿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方有长进。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意思是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的人,永远也赶不到别人前面。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才会走出新路子,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诗人戴复古也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写出独到的真情实感才有出路,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是无法取得进步的。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美妙的文笔与一个人的心志、心灵息息相关。西晋陆机《文赋》有云:“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广博精深的心灵文字,往往是:“写景则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变更兴衰与社会、政治有关。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世情的演变,文艺创作也会反映这种变化。都说妙笔生花,如果没有经历,没有阅历,没有对生活的沉淀,只会一味模仿,亦步亦趋,又怎能胸有成竹,神思荡漾,沉醉其中?又哪里有笔端生花的机缘?
栏目责编: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