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
|
◎沈小平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时强调,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这一论断,彰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对全面深化改革规律把握的高度自觉,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主基调、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方法论。 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蓝图绘就之后,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落而不实,往往是一些改革难以推进的症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 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上来就必须有气势,先集中力量把主要改革举措推出来,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抓落实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也前所未有。只有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狠抓改革举措落实,真正让改革举措落地扎根、开花结果,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开辟道路。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极为重要的领导素质,是领导干部激发斗志、凝心聚力,团结带领部属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担当意识是一心一意想把事情做好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强烈的愿望,就可以为抓好工作落实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呼唤有担当精神的领导者。领导干部唯有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直面矛盾和问题,接受挑战、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才能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能不能把工作落实到位,方法至关重要。做事要抓住根本,否则,舍本逐末,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抓住落实工作的技巧,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区别轻重缓急,把握主次矛盾。对已经推出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了解,及时总结经验;对新启动的改革举措或试点,要加大组织和协调力度;对需要长期抓落实的项目和任务,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对当前条件不具备、暂不启动的改革任务,要创造条件争取适时启动。统筹规划、协调联动,各项措施就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实践也反复证明,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落实才能有保障,工作才会有突破、有起色、有成效。围绕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督察通报制、工作问责制、奖惩考核制等。对明确的工作任务,适时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对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的,对重视不够、研究甚少、贯彻乏力的,要进行问责,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人人肩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压力、人人工作有动力的良好局面。 抓落实的工作实践,检验着每个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也是考察和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就会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评价一个干部,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看他做得怎么样。只有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干部在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方面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有明确的区分,褒奖重用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才能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工作氛围,保证改革举措层层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