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工作 |
|
◎石翊人 |
由于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党政机关新闻发布工作已经从以往新闻发言人的表态和新闻发布会,转变为以新闻发布会为核心,借助多种信息传播手段,有效传递各部门信息的一种活动。认清当前全新的媒体环境,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基本方法,对掌控话语权、做好新闻发布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认清所处的媒体环境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报告:201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大趋势》显示,当前中国传媒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在融合中寻求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已直接映射在产业规模的增长上,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传媒业亦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同时,传媒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走向深化,互联网不但对传统媒体具有替代效应,也通过媒体融合形成促进力,使传媒产业保持整体稳定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5年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6.68亿,手机网民5.94亿,每天发布和转发微博信息2.5亿条,发送微信等即时信息超过200亿条。这些数据证明,我国现在的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公众普遍参与、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取代了原来由政府主导的单向发声的传播方式。自我参与、自我表达、自由发声是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点。因此,要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发布工作就要清醒看待所处的媒体环境,改变固有的“一言堂”式的发布方式,密切关注和监控网络舆情,掌握与公众和媒体沟通的相关技巧,在公共话语空间下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二、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 要做到精准发布、有效发布就要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是适应现代信息传播变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提高包括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在内的六个方面的能力。 与媒体沟通的技能技巧涵盖的范围很广,内容丰富,总体上可以分为接受个人采访和召开新闻发布会两种方式。 对于接受个人采访,可以概括为“三步走”基本方法,即采访前——精心准备,采访中——从容对答,采访后——认真核对。采访前环节要尽可能了解媒体类型、记者的基本信息、采访的真实意图,同时尽可能收集整理与采访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采访中要始终保持开朗、明确的受访态度,真诚、自信、自然的谈话方式,冷静应答尖锐、敏感的问题;采访结束后要认真审核自己的受访记录并与记者保持联系,核实刊播内容。 对于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有三个环节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其一是会前做好媒体沟通和吹风,把握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热点,及时向媒体传递具体准确的新闻信息和素材;其二是周密进行新闻发布会场组织,包括集体发言的分工、会场布置、媒体引导、资料发放、发布过程设计、提问时间把控等各细节都要尽可能做到精准、细致、到位;其三是会后要密切关注媒体发稿情况,做好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对不真实、不准确内容及时予以澄清和解释。 三、做好舆情监控和危机公关 召开新闻发布会是当前党政机关在出现舆论危机时与公众和媒体及时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做好危机处置和舆情监控对开好新闻发布会、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好舆情监控就是要治“未病”,密切关注舆论动态走势。通过做好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日常更新和维护,保持与媒体的联系和合作,关注网民舆论动向,以便在本地区本部门出现舆论热点时能够及时发现、从容应对。 做好危机公关就是要治“急症”,迅速回应舆论关切。危机公关是对相关职能部门舆论把控能力的考验,地方出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引爆舆论热点。如果不做好危机公关,任由“小道消息”满天飞,极易产生群体性的恐慌和质疑,导致政府公信力 下降。要做好危机公关,必须在舆论形成的“黄金24小时”向公众持续“爆料”,与媒体连续对话。坚持“快讲事实、重讲态度、诚讲措施、慎讲原因”的发布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媒体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声。 新媒体时代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冷静客观地看待所处的媒体环境,不断拓宽并发展舆论阵地和宣传资源,不断丰富并完善新闻发布的技巧和手段,不断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才能够把新闻舆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做到为社会凝聚共识,为改革汇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宣传处) |
|